本网讯2025年一季度,绵阳市安州高新区以“开门红”的亮眼成绩强势开局,园区GDP增速达8.7%,位居全市第一,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9.7%,固投增速达68.7%。4月28日,在绵阳市安州区委宣传部组织的安州区经济社会发展集中采访活动中,央、省、市媒体记者来到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简称安州高新区),触摸到了这里飞速发展跳动的脉搏。
媒体记者在四川爱创科技有限公司采访
在四川爱创科技有限公司,记者们实地探访了智能制造、科技创新及产教融合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与企业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展开了深度对话,深入了解了爱创科技在“智改数转”及工业研学课程上的多模式创新探索。智能车间内,全自动生产线高速运转,工业机器人精准协同作业,“无人注塑工厂”的运作模式引发媒体关注,媒体记者直观感受到“科技赋能产业”的硬核实力。
据了解,近年来,安州高新区主要发展变化体现在经济总量接连跨越,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发展后劲更加充足。
经济总量接连跨越。进位争先跻身上游,在省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绩效评价中排名第12位,“亩均论英雄”工作全省排名第28位。先后获评第七届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省级绿色工业园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等荣誉。经济指标质量齐升,2024年园区实现GDP91.7亿元,同比增长6.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2024年园区实现税收8.85亿元,同比增长9.94%,连续两年超8亿元大关。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6.27亿元,制造业投资67.21亿元,工业投资75.1亿元,技改投资47.42亿元。“开门红”首战告捷,2025年一季度园区实现GDP增速8.7%,位列全市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73.68亿元,同比增长8.1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9.7%;固定资产投资19.39亿元,制造业投资8.19亿元,工业投资9.39亿元,技改投资4.35亿元。
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24年园区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46家,排名全市同类园区第1。科技实力显著提升,2024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4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64家;新增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家,总数达到40家,净增数量创历史新高,排名全市同类园区第1。行业影响力持续增强。坚持“一企一策”,实施工业企业梯次培优行动,园区亿元以上企业63户,其中5-10亿级企业6户,10-20亿级企业3户,20亿级及以上企业2户。好医生药业集团连续11年入选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银河集团建立了铬盐行业唯一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好医生、爱创科技等4家企业成功搭建四川省制造业重点中试平台;银河化学、环龙生活、爱创科技则成功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行列;麦思威尔获四川专利奖创新创业奖。
发展后劲更加充足。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扎实做好“主导+特色”两篇文章,构建起以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为主导,医药食品、光伏储能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主特产业产值占比达到94%,打造先进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医药食品三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承载能力持续增强,抢抓开发区优化整合机遇,将园区从1.8平方公里拓展至16.12平方公里。3年累计建成标准厂房100余万平米,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站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为“千亿园区”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招争联动持续发力。组建两支产业投资基金,引进亿元级产业项目42个,签约金额78.1亿元。2024年争取各类债券资金3.66亿元。企业服务持续升温。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落实“一对一”项目专员制、重大项目驻厂服务,2024年累计为260家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320余次。升级打造安州高新区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唐巍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蒋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