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精心筹备的栏目《田野欢歌》在CCTV-17首播,乐至群众纷纷拿起手机,坐在电视机前,为家乡点赞。
为啥《田野欢歌》首站就锁定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这座川中丘陵城市有什么“看头”?
《田野欢歌》剧照
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
近日,位于资阳乐至的濛溪河遗址群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本“旧石器时代的‘百科全书’”为乐至再添一抹厚重且神秘的色彩。
据悉,乐至建制始于北周建德四年(公元575年),在14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宋代理学鼻祖陈传、名相寇准的足迹,孕育了孙中山大本营秘书长、学者、诗人、书法家谢无量先生,诞生了文韬武略、享誉中外的陈毅元帅。
《田野欢歌》剧照
这里不仅是红⾊⽂化的传承地,更是非遗文化的宝库。中华戏曲的重要瑰宝川剧“资阳河”流派的“有人”更“有戏”,让文化遗产“活了起来”“传了下去”。蜀中净土、千年古刹报国寺内,古朴肃穆的建筑群被参天古树环绕,仿佛每一块砖瓦都在低声诉说着悠久的历史;还有距今已1500余年的栽桑养蚕史,也在历史浮沉中焕发新生……
乐至,在变与不变中诉说着自身的过往。
区位优势叠加 美景可观可感
作为乡村综艺新“卷王”——《田野欢歌》聚焦乐至农文旅融合发展,将乐至的乡村风情以“影视化拍摄实景表演+第一视角农文旅体验”的形式呈现,把综艺拍出了电影大片的感觉,让观众跟着镜头,一块儿体验原汁原味的农村生活。
《田野欢歌》剧照
乐至地处成渝黄金分割点上,距离成都中心城区78公里、重庆中心城区176公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50公里。近年来,乐至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资同城化发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等机遇,坚持以陈毅故里景区为核心载体,联动“四季果乡”“秋千王国”“桑都桑海”等景区,进一步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功能业态,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对此,乐至推出了4条精品文旅路线——乐至红色记忆·陈毅故里经典游、蜀中净土·千年古刹禅修游、诗意田园·中国桑都体验游、润心崇德·少年学子研学游,每一条路线都极具乐至特色,让游客来乐至有“看头”有“耍头”。
帅府粮仓的油菜花海(摄影:张凤莉)
此外,乐至进一步推动“颜值”资源向经济效益转化,将“流量”转化为“致富增量”。乐至的蚕桑经济、赏花经济、采摘经济不断激活农旅融合新业态,让乐至的“颜值”转化为“产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特色美食“出圈” 唤醒味蕾与乡愁
滋滋冒油的乐至烤肉、说相声卖藕粉、用川剧唱腔唱白乌鱼……在《田野欢歌》节目中,除了应接不暇的美景,还有让人垂涎欲滴的美食,让乐至“有颜”更“有味”。
乐至烤肉
“一吃麻辣鲜咸,香嫩酥,麻而不木,辣而不燥,鲜而不腥,咸而不齁,香而不冲,嫩而不生,酥而不烂,吃完之后,欲罢不能……”这是节目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苗霖对乐至烤肉的评价。
近年来,乐至连续每年举行烧烤美食文化节,不断擦亮“烟火旅游胜地”城市名片。“仅去年,烧烤美食文化节活动现场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带动乐至住宿、旅游、餐饮等消费约3.2亿元。”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富有“中国桑都”之美誉的乐至,厨师运用桑叶、桑根、桑葚和蚕蛹等原材料,开发出“怪味桑香鸡”“脆皮桑鱼”“翠绿养生粥”等20多种蚕桑类菜品,解锁了蚕桑的N种吃法。
“现目前,乐至蚕桑产业已形成综合开发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开发出食品、药品、日用品、保健品、工艺品等蚕桑系列产品70余种,蚕桑综合产值20亿元。”县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还有五彩白乌鱼、乐至麻饼、外婆坛子肉、外交家酒、乐至黑山羊等系列特色美食等游客来探寻。
“我是第一次来乐至,这里山美水美,资源丰富。”参与录制节目的嘉宾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表示,希望大家利用周末的时间来到这里,去感受我们的慢生活,去享受这里丰富的美食文化。
央视拍摄组都点赞的乐至,这个“五一”,你确定不来一趟?(唐文瑞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唐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