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创新一头连接着新质生产力培育,一头连接着新消费需求,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与扩大内需战略的交汇点和着力点。4月29日,科创郫都·场景赋能——成都郫都区场景创新清单发布活动在成都科幻馆举行。
此次活动发布32个场景创新需求清单和10条全方位的扶持政策,以场景赋能、产业升级,激活区域发展新动能。
发布32个创新场景清单 搭建产业创新桥梁
活动现场发布郫都区场景创新需求清单涵盖政务端、企业端及国企端,共计32个创新场景,涉及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绿色食品、数字文旅等多个前沿领域。
政务端场景聚焦民生服务与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升级。如区卫健局推荐的智慧中药房场景,将通过信息技术实现中药处方全流程管控与信息公开,为民众带来便捷、透明的中药健康服务;区教育局带来的智慧黑板教育一体化示范应用场景,致力于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
企业端场景紧密围绕企业生产经营需求,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和产业升级。如德源街道东林村蒜稻基地蒜薹机器人采摘研发场景针对传统蒜薹产业痛点,利用5G物联网和区块链溯源技术,大幅提升采摘效率和产品品质;东方电气(成都)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氢能生态场景,则是为打造氢能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大力构建燃料电池及制氢、储氢、加氢、氢能综合利用企业集群,构筑氢能产业生态,推广氢能业态品牌。
国企端场景重点关注城市服务和文旅产业的创新发展。如郫都全域绿色智慧化停车场将引入先进算法,实现智慧化管理和多元增值服务,提升市民停车体验。郫都古蜀大场景VR沉浸式体验项目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深度挖掘古蜀文化内涵,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传播和旅游消费增长。
“今天企业发布了氢能方面的一些需求清单,我们希望和政府共同努力,为氢能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产业生态,共同推动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在今天发布的清单里面,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好的信息,相信通过本次发布活动,氢燃料电池在物流、发电、备用电源等方面可以应用到更多企业当中。”东方电气氢能(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章谈道。
区发改局副局长武守俊表示,“前期,我们建立了工作专班,组织专门力量推进场景创新工作,经过精心谋划和需求挖掘,在今天集中发布第一批场景创新清单。”后续,我们将聚焦“场景落地”,建立全生命周期场景落地服务机制,联合产业链企业、技术专家,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做好场景合作落地,加快推动企业新技术、新产品走出实验室,在应用场景中开展测试验证、实现迭代优化。
推出10条扶持政策 全力护航产业创新征程
近年来,郫都区始终坚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强化政策支持、深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双创基地”向“科创高地”跃升。全区聚集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和创新服务机构79个。实体运行先进技术成果西部转化中心(郫都)孵化基地,2024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8.25亿元。瞄准集成电路、固态电池等重点产业领域开展技术攻关,2024年佳驰电子“飞行器电磁结构部件关键技术及应用”等14个项目获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在“卡脖子”赛道上实现了“抢跑”。
“十四五”以来,通过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翻一番,达到616家,研发投入强度突破4%,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26项,入选赛迪全国创新百强区,实现了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这些成绩为本次发布的创新场景落地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保障场景创新工作的顺利推进,活动同步发布了《助力郫都区场景创新建设,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10条扶持政策》,从多个维度为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在新产品培育方面,围绕电子信息、绿色食品、绿色氢能等主导产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开发符合郫都区主导产业方向、拥有自主高价值有效发明专利、上市销售不超过3年的新产品,单品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的,按销售收入的3%给予最高50万元补贴。对于企业产品通过国家、省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认定的,按照国家、省、市支持金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奖励,鼓励企业勇于突破关键技术,推出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在技术创新支持上,政策鼓励校企联合技术攻关。对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的科技项目,若完成技术合同备案、合作金额超过50万元且未经相关部门立项的科技项目,将根据实际发生费用的10%给予最高不超过10万元一次性资助,单个企业年度最高不超过30万元,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此次郫都区场景创新清单发布活动,通过精准的需求清单和有力的扶持政策,搭建起了产业创新的桥梁,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郫都区将持续深化场景创新工作,推动更多“创新场景”转化为“产业实景”,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进,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