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国家重点交通工程 G3036阿克苏至阿拉尔高速公路建设迎来重大突破。北新路桥集团承建的一标段创新引入“智慧工地”系统,通过数字技术与工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实现工程建设提质增效。
图为北新路桥集团G3036阿阿高速第一合同段综合场站AI体验室(赵新昌 摄)
走进北新路桥集团 G3036阿阿高速第一合同段综合场站,智能化设备正有序运转。工程人员通过数字大屏、手机或电脑,就能实时监控作业参数。在钢筋车间,数控钢筋机床正在高效运转,三名工人就能完成多种型号的钢筋材料加工。钢筋工李锦钊说:“基本上我们一天当中能加工五种钢筋,平均产量在15吨到20吨之间,比人工快了大概一倍以上。”
G3036阿阿高速全长129.828公里,分三个合同段同步推进。其中,北新路桥集团承建的第一合同段全长40公里,温宿段占35公里,主线包含3处互通式立交、1座中桥和54道桥涵结构物。综合场站承担着预制桥梁、钢筋加工等核心任务。北新路桥集团 G3036阿阿高速一标段项目副经理孙勇说:“自2024年5月28号正式投产以来,我们每天平均投入约50名专业施工人员。截至目前,场站已累计预制桥梁289片,完成预制梁总量的62%,预计今年6月底将完成全部预制梁生产任务;混凝土浇筑量达5万立方米,完成主体工程总量的50%;各类钢筋加工量超6000吨,完成总量的70%。”
在北新路桥集团G3036阿阿高速第一合同段综合场站,工作人员正在焊接预制梁(赵新昌 摄)
为破解工地现场管理难题,项目方打造了“智慧工地”系统。该系统运用互联网、智能物联、AI计算等技术,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生产要素,以及安全、质量、进度、绿色施工等全过程进行数字化管理。通过建立智能预警及远程指挥决策系统,实现项目管理流程标准化,为精益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项目副经理孙勇说:“我们在场站引入了11项大类智能管理技术系统。比如钢筋棚数控管理系统,实现了钢筋焊接全自动化,显著提升了产品精度和效率;桥梁工程 BIM技术通过可视化建模和模拟分析,有效规避质量安全隐患,减少返工。”
图为北新路桥集团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梁场自动养护喷淋系统(赵新昌 摄)
在预制梁养护环节,项目团队自主研发的梁场自动养护喷淋系统同样亮点纷呈。该系统由基础设施、管道系统、控制系统构成,可根据天气变化精准调控养护参数。系统配备的水循环装置,通过智能电阀控制,实现节水省电省人工,践行绿色施工理念。
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 G3036的关键节点,阿阿高速建成后将打通阿克苏至阿拉尔“一小时生活圈”。随着智慧工地系统的持续优化,数智技术的深度应用正推动 G3036阿阿高速建设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迈进。
( 赵新昌)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