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人民至上铸忠诚 书写帕米尔高原上的“枫”警新画卷

2025-04-28 17:16:14 来源:改革网 

在帕米尔高原雪峰之巅,平均海拔超过4100米的达布达尔乡,成立于1964年的新疆边检总站喀什边境管理支队达布达尔边境派出所坐落于此。

派出所门前屹立的“人民至上”石碑,不仅是游客争相合影的“网红地标”,更是驻守于此的移民管理警察扎根边疆、服务群众的庄严承诺,他们以“人民至上”的信念,将忠诚融入血脉,用行动践行誓言,在“世界屋脊”上书写出高原“枫”警新画卷。

 图为派出所门前屹立的“人民至上”石碑。(李展朋摄)

景中有警让“诗与远方”更安心

随帕米尔高原旅游热度攀升,达布达尔边境派出所创新推出“警务+文旅”的旅游警务融合工作模式,在中巴友谊公路沿线设立“安全驿站”,为游客提供高原急救和法治保障,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景区一线。

“在边关到处都能看到移民管理警察的身影,这安全感,满满的!”广东籍游客王先生对巡逻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为保障游客旅途安心,派出所在中巴友谊公路沿线组建护游警队,实行“步巡+车巡”巡逻机制,加大巡逻防控力度和密度,亮警灯、见警车,拉起治安防护线,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让游客切身感受到安全触手可及、平安就在身边。

1月15日,4名自驾游客在瓦罕走廊入口处不慎陷入雪坑被困,此时气温已低至零下37℃,因积雪较厚,民警在现场只能钻入被困车辆底部清理积雪,最终历时2小时,通过车拉人推的方式成功将被困车辆拖至安全地段。

“看到警灯闪烁,心里就踏实了!”离去时,被救游客感慨道。

4月24日,喀什市游客艾某前往红其拉甫国门打卡游玩途中车辆抛锚,巡逻民警发现后第一时间化身修理工,10分钟将车辆故障解决。

派出所还组建“景中警”服务队,在瓦罕走廊入口处设立景区服务站,将“警力跟着警情走、警力跟着游客走”的勤务模式与巡逻防控模式相结合,执勤民警化身“导游”与“安全员”,进行普法宣传、失物招领和纠纷调解。

年初至今,执勤民警们已救助高原反应游客131人次,帮助游客找回失物27件,那一道道移民蓝的身影也被广大游客称赞为帕米尔高原上最靓丽的“枫”景线。

 派出所民警在冰天雪地救援被困车辆。(杨宁摄)

暖心服务让警民情谊更深厚

达布达尔在塔吉克语中意为“紫云英草地”,因水草丰盛而闻名。谷雨过后,广袤的草场开始冒芽,牧民们也逐渐从乡里冬牧场转至边境一线的夏牧场逐水草而居。

警民联防是派出所的光荣传统,每逢转场季,所里都会提前组织警力牧民提前勘察转场路线,转场时一边护牧,一边开展巡逻踏查。在3802平方公里的边境辖区里铸成了“户户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钢铁长城。

针对牧民分散居住的特点,派出所施行“背包警务”和“移动警务”,背包里装着户口簿、宣传手册和常用药品,跋山涉水送证上门、调解纠纷。同时,设计出背面印有紧急电话和法律常识“警民联系卡”,让其成为牧民随身携带的“平安符”。

2022年,村民胡比克·木拉的7头牦牛被盗,第一时间联系到驻村民警报案,民警不负所托,在48小时内急速破案,追回损失9万余元;同年7月,牧民甫拉提比克夫妻因琐事争吵,妻子欲轻生,派出所联合司法所连夜进行调解,最终挽救了一个家庭。

“群众利益无小事,守护平安就是守护他们的生命线!”教导员张志强说。

派出所率先构建“党建+警务”的工作模式,与辖区企业、学校开展联创联建,建立起警企、警校党小组,将服务触角延伸至校园、企业。

2023年6月,针对辖区没有理发店的实际,派出所专门建立起由民警靳生虎化身为“托尼”老师的星期六理发室在周六为牧民、企业工人免费开放。

与此同时,民警靳生虎也被乡中心小学聘请为法治副校长,每逢周三都会带上制作精美的课件为学生们普及法制、安全教育知识。如今,“虎警官”的名号已响彻整个乡里。

 虎警官为驻地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李展朋摄)

为更好的掌握了解民情,春耕时节,所领导都会亲自带着民警走进田间地头、牧场毡房,访民生、集民意,收集群众对警务工作的意见建议,帮助劳动力少的边民家庭春耕生产,为困难家庭排忧解难。

正如牧民别热·玛达提所说的一样:“民警就像亲戚,随时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

三年间,派出所辖区案发率下降98%,矛盾调解率达100%。警民携手绘就的平安发展画卷,正如帕米尔的朝阳,永远炽热,永远璀璨。

 春耕时节,民警在田间地头访民生、集民意,助力春耕。(李展朋摄)

薪火相传让边境防线更牢固

达布达尔边境派出所边境线长达58公里,环境极度恶劣、大多都是无人区,管控难度极大。即便如此,这些来自全国13个省份、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民警常年顶风冒雪坚守在边境一线,在海拔4300米的无人区织就出“人+车+犬+无人机”立体防控网络屏障,全力守护边境辖区持续安全稳定。

今年春节前夕,百余名家属奔赴帕米尔高原一线与驻守民警逆向团圆,共度新春佳节。

大年初一,所长木扎帕尔带着年仅12岁的儿子麦尔旦江前往边境一线巡逻踏查。巡边路上,萌娃立下誓言:“长大要像爸爸一样保家卫国!”

辖区老护边员塔夏洪·瓦孜尔汗守护国境40年,春节其间,其儿子阿勒甫丁·塔什阿洪在边境一线执勤护边,无法与老人团聚。驻村民警吕文萧提前了解类似牧户的情况,在网上购买春联、窗花、饺子的春节必备的物品,一一走访慰问,与留守老人一起守岁。

民警满苏尔·哥明是本地人,常年为村民翻译政策、解决难题,早已成为群众心中“有困难就找”的贴心人,因戍边成绩突出荣立一等功。却在表彰现场谦逊如常:“群众的笑脸,才是最高的勋章”。

今年3月,全国两会如期召开。同时,派出所组建由民汉(民警)搭配的双语宣讲队深入辖区村队、牧场,将党的政策转化为牧民听得懂的“家乡话”,让“家是塔县,国是中国”的信念深植群众心中。

这份信念代代相传,如今辖区青年一代接过父辈旗帜,纷纷加入到护边守边队伍中来,一跃成为边境线上的“活界碑”。

 民警在边境一线策马巡边。(龚靖摄)


雪山为证,誓言永恒。

帕米尔的寒风凛冽,却吹不散警民连心的暖意;边境线的雪山巍峨,终将铭记这群平凡英雄的忠诚。他们用青春浇筑信仰,让“人民至上”的誓言在高原落地生根,成为新时代卫国戍边最壮美的注脚。

 节日期间,新疆喀什边境管理支队达布达尔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辖区事故多发路段定点执勤。

(李展朋) 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孔梵]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