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正当时,种姜产业兴。眼下,在塔城地区乌苏市的田垄间,一场关于“南姜北种”的农业探索正悄然展开。乌苏市明盛优生活超市创新采用“超市+基地”直供模式,规模化种植100亩生姜,构建了“从田间到货架”的品质闭环,也为乡村特色种植产业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4月22日,在八十四户乡水磨沟村的一处田地里,乌苏市明盛优生活超市的技术团队正带领村民抢抓农时,有序栽种生姜。技术人员现场为村民们讲解种植要点,确保种植的生姜品质达标。
乌苏市明盛优生活超市技术负责人刘超说:“大姜种植的土壤检测方面,酸碱度、PH值、EC值需重点关注。大姜适宜在PH值6.5-7.0的环境生长,而新疆土壤PH值多在8以上,因此应尽量选用PH值较低的土壤。温度控制上,大姜芽期温度可保持在30摄氏度左右,中期则需适当降低。种植操作时,要在种植沟中间栽种,覆土厚度约三指,即四厘米左右。”
超市自己种植生姜,不仅破解了传统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生产分散、中间商多、质量参差”等痛点,还实现了“生产—加工—物流—零售”全链条自主管理,既填补了本地生姜种植空白,也为超市生鲜供应链装上了“稳定器”。
乌苏市明盛优生活超市店长陈刚说:“我们在新疆试行大姜种植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产量较为可观。今年,我们将种植规模直接扩大至100亩,所采用的原姜种从疆外直发,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以往大姜从疆外采购,运输费用会增加成本,且中途选品也存在一定问题。如今自行种植,一方面可保证品质,另一方面能省去运输费用,大姜可直接供应超市售卖,让消费者享受更多优惠,同时保障产品品质。”
据了解,生姜传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山东等湿润地区。其生长过程中最怕水涝,而新疆气候干旱、雨水稀少,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了生姜怕涝的风险。八十四户乡位于乌苏城郊,地理位置优越,且是乌苏市的蔬菜生产基地,正是看中了这些优势,今年,明盛优生活超市不仅在该乡种植了100亩生姜,还积极推广试种了草莓西红柿、串红西红柿、芋头等多种特色农产品,不仅持续丰富了市民“菜篮子”,提高了产品品质、节约了成本,还走出了“产供销”一体化、激活乡村特色经济的坚定步伐。
乌苏市八十四户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贾荣霞说:“明盛优生活超市今年在八十四户乡种植了100亩生姜,这一模式对全乡特色种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极具典型性的示范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积极推广该模式,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发展增添活力。”
( 许嘉明 贾荣霞)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