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成都民用航空医学中心(以下简称医学中心)一期项目正式投用,并进入试运行阶段。作为民航系统14家专业体检机构之一,该中心的升级标志着西南地区航空人员体检鉴定能力迈上新台阶,将为区域内4.2万人次的年体检需求提供更高效、精准的航卫保障,进一步筑牢民航安全运行基石。
硬件全面升级:
空间扩容3倍流程智能化重构
据介绍,新落成的医学中心位于双流区西航港大道,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是原址规模的近3倍。项目历时近两年建设,于2024年6月全面竣工。新场地主体建筑共5层(地上4层、地下1层),设计融合了现代医疗功能与航空主题元素,与双流航空经济发展定位高度契合。
走进医学中心,记者注意到各功能区域划分合理,醒目的标识方便受检人员迅速找到目标科室。据介绍,医学中心共设立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检验科、影像科等11个专业科室和部门。
“新场地的优势不仅在于硬件升级,更在于科学分流与流程优化。”医学中心主任李琦介绍,中心采用“分层分类”的智能布局:乘务员可在一楼完成全项目检查,而飞行员、管制员等则通过一二楼分区检查实现高效分流,提升空勤人员体检效率。
智慧医疗赋能:
全面提升民航健康服务
随着新场地的正式投用,医学中心服务能级将全面升级,业务范围从传统的体检鉴定拓展至航空医学研究、飞行员健康管理、医疗保健等全链条服务。
在智慧医疗建设方面,医学中心不断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并优化预约系统。眼科诊区配备的眼底黄斑OCT和视野检查系统,可精准筛查早期发现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潜在风险。“我们的设备标准已经超过民航局二级体检机构要求,实现了‘一站式’精准筛查,既节省了空勤人员往返医院的时间,又能提升航卫安全把关精度。”眼科主任姚华表示。
立足西南地区高高原航空运行特点,医学中心打造了特色化的高原航空医学检测项目,配置了运动心肺功能测试仪等专业设备,为高原飞行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健康评估服务。同时,医学中心建设了航空药物毒品检测实验室,进一步为民航安全运行筑牢防线。
近年来,医学中心的业务量在全国的14个专业体验机构中排第二位,为西南地区民航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面向“十四五”民航强国建设需求,医学中心将打造集航空医学鉴定、飞行员健康促进、行业标准研究以及航空医学研究和应用于一体的航空运行重要保障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