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圆致富梦想 绘幸福图景 ——喀什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5-04-21 13:55:25 来源:改革网 

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道路上,特色产业正释放着巨大能量。喀什地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特色产业如璀璨星辰点亮希望田野,从经济增长到民生改善,从文化传承到生态守护,全方位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民宿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住宿形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帕米尔高原上,民宿产业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密码”,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有112家住宿经营场所、超2000张床位,不仅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住宿需求,更直接为180余名农牧民解决了就业问题。这只是喀什民宿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民宿管家到特色餐饮服务人员,从民俗文化展示讲解员到后勤保障人员,丰富的就业岗位让农牧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行走在喀什大地,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事例随处可见,疏勒县塔孜洪乡的贝贝南瓜种植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始终注重生态保护。当地大力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堆肥还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这种生态友好型发展模式,让乡村在产业发展的同时,依旧保持着绿水青山的美丽风貌

在麦盖提县“黑珍珠”西瓜种植基地,从瓜棚日常管护到西瓜采摘、包装、运输,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人力。当地瓜农艾买尔・依热木的种植大棚吸纳了周边众多村民就业。大家在学习先进种植技术的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劳动报酬,实现了经济收入与技能提升的双丰收。

“农家菜食材都是绿色生态的,制作纯手工,游客品尝的就是那份传统味道。”喀什市帕哈太克里乡稻香泉村农家乐经营者帕提古丽·阿布力孜如是说。该乡“党建 +农家乐”模式,在农家乐规划布局、服务提升、品牌打造等方面积极作为,组织村民开展技能培训,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拓宽特色产业路径。疏附县木什乡“企业 +基地”中草药种植模式,带动传统农户向现代生产者转变。农户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学习到先进的种植管理经验,自身素质和市场意识也得到有效提升,促进了乡村治理的现代化,提高了乡村发展的整体效能。

伽师新梅凭借卓越品质和全产业链发展,已然成为喀什特色产业的闪亮名片。从推行标准化绿色有机种植到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定,从建设完善冷链仓储体系到构建“线上 +线下”销售网络,伽师新梅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品牌带来的溢价效应让梅农获得更高收益,也吸引了更多企业和资本投身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英吉沙县的万寿菊、岳普湖县的孜然产业等同样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提升产业竞争力。这些特色产业的发展,不仅带来经济效益,更塑造了独特的乡村品牌形象。

喀什地区的特色产业发展实践充分证明,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它以多元的积极影响,推动乡村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个维度实现全面振兴,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 石观)


[责任编辑:孔梵]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