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都高新区成都万昌印刷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胜利打开手机,点开新都高新区“新·企智联”香城智造服务云平台(以下称“新·企智联”智慧平台),输入一行字:公司以啤酒标签印制为核心业务,目前急需引进高水平工程师。可以帮忙匹配合适的人才资源或技术合作渠道吗?
企业参与"新·企智联"智慧平台测试
几秒后,系统推送出五位工程师信息,学历背景、专业领域、工作履历和对接方式一览无余。“以前找匹配的工程师要辗转多个渠道、耗费大量时间,现在动动手指就解决了。”他对小新感慨。
4月18日,新都高新区“新·企智联”智慧平台正式上线。这是成都市首个集“找载体、找政策、找金融、找人才、找资源、找机构”六大核心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AI企服平台。
该平台基于深度求索(DeepSeek)大模型打造,是新都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以下称“进解优促”)工作的进一步深化,也是以成都市“立园满园”行动方案为指引,重点打造的服务企业智联平台。
从"企业跑腿"到"数据跑路"
“过去找厂房需要跑遍工业园区,现在上‘新·企智联’能直接筛出十公里内可分割的优质厂房。”在公测阶段参与首批体验的长之琳航空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李乔梁感慨,该平台需求可以得到即刻响应,较传统信息筛选模式效率提升80%。
这正是新都区“进解优促”专项行动的数字化结晶。截至目前,新都高新区企业管家累计走访企业超千家,收集解决问题一千余条。
新都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进企业了解情况
在解决企业诉求的过程中,“新·企智联”智慧平台的构想逐渐成型。“我们发现企业90%的诉求集中在政策、资金、人才等六大领域,这正是平台设计的逻辑起点。”新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向小新透露。
技术攻坚组负责人余欢展示了平台运行的核心架构:信息数据库整合全区产业载体数据,“蓉易享”“蓉易贷”等政务平台实现数据互通,华为云提供国产化算力支持。更关键的是,系统搭载的语义解析模型经过20万组产业语料训练,企业需求识别准确率不断提高。
“我们要用AI重构企业服务方式,把分散的数据孤岛打通,让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一站满足。”新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双系统重构供需生态
记者打开“新·企智联”智慧平台输入“800平方米厂房”需求,平台2秒内从航空产业园调取5处可匹配厂房,连带面积、租金、地址、联系方式一并呈现;咨询“研发补贴”,AI不仅匹配出9项适用政策,还计算出叠加申报后的最高补贴额度。
小新打开“新·企智联”输入“800平方米厂房”需求后显示页面
成果背后,是新都高新区带领技术团队的极限冲刺。数月以来,技术团队加班加点优化系统功能,反复测试数据对接和算法匹配,邀请企业参与内测、公测,创造性采用“深度求索系统(DeepSeek)+千问大模型”混合部署方案,完成系统重构。
这种“双系统”架构展现出独特优势:深度求索(DeepSeek)系统保障核心算法的精准度,千问大模型增强自然语言交互能力。
当前6大核心功能“找金融、找人才、找机构、找政策、找资源、找载体”建设成效十分清晰。
企业通过描述载体需求,系统可精准筛选并推送新都区内符合条件的载体资源,包括联东U谷·国际企业港,金荷工业园等区域符合需求的厂房。系统集成新都区及成都市两级政策库,打造“政策查询 -匹配 -申报”全流程闭环服务。找金融板块,系统联动“蓉易贷”金融服务平台及区内外金融机构产品库,支持一键跳转金融机构官方申请通道,有效破解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
”新·企智联"AI供需匹配页面
平台不仅可以发布需求,也可以发布信息,让资源物尽其用,形成“供需对接”完整链路。
“这相当于给企业配备了24小时在线的AI管家。”系统设计技术人员指出,传统产业服务平台多停留在信息聚合层面,而新都“新·企智联”智慧通过智能算法实现了服务供给的“千人千面”。
营商环境具象化
围绕“立园满园”行动新都的服务一直在下沉。出台积分贷、新质贷政策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创建全省首个“共享博士”模式,解决企业用人难问题;优化调整园区公交路线,新增航空产业园专线,解决职工上下班赶车难题;为了让新项目早竣工,企业管家与企业一同走入实地解决供电、供水难题......
“我们要形成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的‘一站式’服务矩阵,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长得大’。”
四川成都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新·企智联”智慧不是终点,而是新都数字化服务企业的新起点。“新都将不断完善全要素资源图谱,打造智能平台动态学习机制,形成服务闭环生态。”
“数字化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有温度的服务进化。”在新都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看来,当企业点击屏幕就能获得发展所需的全要素支持,“营商环境”四个字便有了更具象的诠释。
据悉,“新·企智联”内测阶段已邀请13家企业参加,公测阶段面向200余家重点企业开放,正式发布后为全区已有企业和准备在新都入驻的企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