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成都双流区:构建“大健康格局” ,推进健康城市建设

2025-04-15 15:08:11 来源: 

今年4月是第37个爱国卫生月,四川省暨成都市第37个爱国卫生月主题活动将于近日在双流区凤翔湖公园举行,活动由四川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主办,主题是“爱卫新篇章  健康‘心’生活”。

健康城市建设是深入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四川省唯一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的区县,近年来,双流区始终坚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强化“大卫生、大健康”理念,统筹推动爱国卫生与健康双流建设深度融合,先后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等国家级荣誉20项。

179个家庭医生团队 融入9480个“微网实格”

近年来,双流区把健康双流作为打造幸福城区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先后制定了《健康双流20232030行动计划》等17个文件,并在去年经由双流区委区政府13次研究部署,紧扣90项评估指标逐一自评自查。近3年,区财政年均投入卫生健康10.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2%,区镇两级医院财政投入占比分别达28%39%

双流区卫健局联动53个部门、9个镇街紧密协同,发动全社会参与,并将179个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区9480个“微网实格”,实现248所中小学幼儿园健康副校长全覆盖;携手清华大学在全省率先制定健康城市区县(乡镇)评价指标,连续4年推出卫健“十大创新事件”,开办成都市首家医育融合普惠性托育中心、基层医院医养结合中心,建成市级健康细胞588个。

积极树牢“大健康理念” 擦亮幸福城区底色

立足全域、关注全龄。双流区将全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健康建设成效为幸福城区夯基固本。双流健康环境更“优”了,建成27km2牧马山、10km2“五湖四海”等公园绿地、474km空港绿道,绿化覆盖率达到50%,人均公共绿地15.6m22024年空气优良天数282天,锦江黄龙溪水质改善更是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建成广都博物馆等博物馆群落、彭镇老街等6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良好生态成为市民的幸福“不动产”。双流健康保障更“牢”了,903家医疗机构、1.2万名医务人员让市民病有良医,每年30余项公共卫生惠民项目让群众疾病早预防,7126个托位、2312张医养床位让“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全区户籍孕产妇死亡率连续5年为02024年婴儿死亡率1.46‰,人均预期寿命82.35岁,100岁老人51人。群众健康意识更“强”了,双流区建有5380个运动场馆、6200条健身步道,每年举办国际网球公开赛等国际国内赛事和文体活动300余场、居全省第一,并成功打造全省首家体医融合酒店式运动健康中心。同时,双流区连续9年举办“万步有约”健步走,数据统计,43.5%的城乡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用心优化“大健康服务” 彰显幸福城区品质

为优化大健康服务,双流区出台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二十条”,推动省妇幼天府院区、省公卫中心等4家省部级医院落户双流,3家区级医院与华西医院、成都中医大附院、华西附二院合作办医,269名专家常态化坐诊,引进院士、博士后等工作站(室)15个,建成国家级特色优势专科2个、省级重点专科10个。2023年最新国考成绩中,区一医院稳定在B++,区中医医院晋级到A,区妇幼保健院稳定在B+。双流区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三下沉、五共享”,建成省级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个、省市级基层临床特色科室7个,基层首诊率达90%。实施“镇聘村用”,自2015年起区财政每年保障每个村卫生室(站)2.1万元,家医团队每周2次驻点村站巡诊,乡村医生中执业医师占比达56.4%

同时,双流区开展医疗、医保、医药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大处方、泛耗材、欺诈骗保等行为;推进药品、耗材集采“扩围提质”,2024年品类达447类、同比新增39类,平均降价55%;并在全省率先实现“医保员进医院”全覆盖,2024年医疗机构门急诊、住院次均费用分别为198.36元、6270.55元,分别下降4.4%8.44%。双流区还推动大健康事业与产业互促共进,天府国际生物城聚集生物技术药、化学药等高能级项目300个,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方阵。2024年全国唯一的同位素及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正式投运,在同位素制备、放药研发等方面,赋能区内纽瑞特等药企深耕核医药赛道;规划建设292亩同创谷,签约核医药等项目20个,为双流健康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在成都芯谷打造全省首家数字医疗海豚产业园,入驻互联网医院78家;引育中医药企业20家,建成600亩道地药材郁金种植基地。目前,全区在研药械品种177个,医药健康产业规模达450亿元。

下一步,双流区将坚持以健康四川、健康成都行动为引领,以健康事业发展为主题,以增进健康福祉为己任,以健康生活、健康服务、健康保障、健康环境、健康产业为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强化健康四川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设重点指标监测,试点开展健康影响评估,提质健康知识普及,打造健康管家品牌,强化医学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引育,加强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和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打造健康环境更美、服务更优、文化更浓、产业更强的高品质健康幸福双流。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