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阿克苏,阳光洒在红旗坡生态科技农业园的智能温室玻璃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温室内,一株株嫩绿的苹果苗整齐排列,技术人员正仔细记录生长数据;不远处的花卉培育区,工人们忙着移栽新培育的月季苗。而在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园”。
“现在农业园每天都有新变化,目前新培育的100万株苹果苗长势喜人,这个月又接到了花卉订单。”红旗坡生态科技农业园负责人杨小刚指着不远处正在施工的“家庭农场”地块,语气里满是自豪。
红旗坡生态科技农业园的前身是阿克苏生态农业博览园,422亩土地上曾建有具有领先技术的智能温室群。但因经营方资金链断裂,园区自2018年起陷入债务纠纷,135亩核心区被闲置,67座温室中仅8座维持最低限度运营。
“每次路过这片杂草丛生的园区,心里都像压了块石头。”阿克苏市依干其镇农民阿不力克木·托乎提回忆道,“听说早年这里搞过牡丹种植,后来连大棚塑料膜都被风刮破了也没人管。”
转机出现在2024年。在地委、行署的统一部署下,新疆红旗坡农牧业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农牧投公司”)将盘活该园区列为“头号攻坚项目”。该公司成立专班,先后6次召开专题会议,15次实地勘察。“最棘手的是450万元银行抵押贷款和170多万元土地承包费纠纷。”农牧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文彬告诉记者,“我们与法院、银行开了多次协调会,最终通过债权回购+分期还款方案破局。”
当年9月,随着最后一份解封文书送达,农牧投公司立即启动“百日焕新”行动,统筹调配力量,集中一个月时间完成土地平整、设施检修等复产准备工作,实现“解封即投产、问题零遗留”,并挂牌成立红旗坡生态科技农业园。
“这些是抗枯萎病的苹果砧木新品种。”郑晓芳博士弯腰查看试管苗生长情况。这位挂帅农业园科研的专家也是农牧投公司的副经理,她介绍,当年公司与塔里木大学联合成立了工作站,主要聚焦苹果抗病耐贮种苗研发与智能设施改造,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与农业园需求精准对接,定向培养技术团队,为苹果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
“别人种一茬,我们收三季!”杨小刚指着温室里的“时间表”解释创新模式:春季培育苹果苗,夏季改种花卉,秋冬生产草莓,通过精准温控实现“无缝衔接”。
更妙的“轻资产合作”让闲置库房变身“共享车间”。该公司与外部企业合作推行“代工分润”模式,由合作方承担设施投资及市场风险,农业园以资源合作分利润,形成“企业主投、农业园主营、收益共享”的良性循环。今年计划代工生产苹果砧木苗100万株、花卉苗木60万株,预计收益超300万元。
王文彬介绍说:“我们公司通过轻资产模式与资源整合,成功化解了历史遗留问题,使闲置已久的园区得以盘活,实现了环境、设施、产业的全面提升,农业园仅依托智能日光温室规模化培育矮砧密植脱毒苹果苗,就可满足约4万亩新植果园种苗需求,可为阿克苏百万亩苹果扩面提供优质种源保障,形成‘核心育苗基地+区域协作种植’的扩面支撑体系,未来绿色转型发展前景广阔。”
(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吕娜 通讯员 刘玉林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