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凉山会理:北纬26°的烟火古城

2025-04-08 17:47:18 来源:本网专稿 

又到人间四月天,春风拂面,春景正盛。在会理4537平方千米的广袤大地上,杏李桃梨次第开放、虫鱼鸟兽向阳而歌,古城上下春意酣然、滨河两岸樱姿烂漫。

川滇交界的会理,地处北纬26°的黄金纬度带,这里不仅是凉山州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超越2000余年悠悠时光的文化积淀,更借助北纬26°度得天独厚的自然和气候优势,拥有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品种多样的丰富物产。从金沙江畔到龙肘山脉,从杜鹃花海到高原草甸,从南丝路重镇到灵关古道,从40万亩石榴园到30万亩特色蔬菜产业带,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到中国传统村落,会理这座川滇“宝藏”小城,无不散发着迷人的光彩。

四季如春的宜人气候

北纬26°,是地球上气候宜人、风景优美的代名词。坐落于北纬26°线上的会理,日照充足,冬暖夏凉,1790米的海拔,四周群山环绕,年平均气温15.1℃,无霜期达260多天,空气质量优良率100%,森林覆盖率58.83%,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数以万计,天蓝犹假、亦幻亦真,气候宜人、四季如春,素有“小春城”的美誉,是气候宜人的“康养胜地”。

会理在最热的4、5月份,也有超过30℃的天气,但一旦进入雨季,就算到了三伏天,白天也仅有24—27℃。会理的冬天却很暖和,即便是三九寒天,中午也有19℃左右。

这座春天常驻的城市,也是凉山州唯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全国唯一保存完好的明代卫城,四街三关二十三巷的棋盘式格局至今保持着原有的布局和风貌,有供奉汉字始祖仓颉的庙宇、攀西地区最大最完整的古代书院和天主教堂、檐牙高啄的拱极楼、狭长幽深的西城巷、建筑风貌各异的古民居院落,有历尽岁月沧桑的南丝路遗迹和马帮文化,有延续千百年的端午药根宴习俗。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让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片田野、每一栋民居,甚至每一种食物都韵味悠长、令人着迷,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流连于古朴的老街小巷,漫步斑驳厚重的青石板路,伴随晨钟暮鼓,尽享岁月静好,感受这份独特的人间烟火。

优越的地理环境,滋生了丰富的天然食材,而特殊的地理位置又让会理的美食集南北特色、融川滇风味,形成了独特的风味。无论是早上七点的羊肉粉、中午时分的鸡火丝、傍晚时刻的铜火锅,还是熨斗粑、油茶、稀豆粉、筒子骨、抓酥包子、薄片儿这些看似寻常又过口难忘的小吃都足以让人垂涎欲滴。这些看似小众又独特的美食,就是这座千年古城的人间烟火,盛上一碗,不经意间,一张嘴就吃下了上千年川滇饮食文化的结晶。

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

神奇的北纬26°和亚热带西部半湿润气候,缔造了会理雄奇秀美的自然风光,在这座浸润蜀韵滇风的丝路重镇,有着遍布奇观异景的世外桃源,不论春夏秋冬、朝夕晖阴,徜徉在这里,都能感受到别具一格的视觉冲击和心灵洗礼。

古城东部是运动休闲区,这里有蜀南古刹白马寺、3A级旅游景区绿陶文化产业园和文峰山巅直插云霄的古白塔。西部乡村旅游区里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小黑箐镇、“会理文脉汇聚魁星护佑之地”的文化桥,还有专祀南诏景庄王的景庄庙和悬空而建的“飞来寺”,游人登临庙宇,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壮志。

南部文化康养区里3A级旅游景区张姑娘桥和大海子景区、壮美险峻的金沙江大峡谷、万亩石榴文化田园综合体、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鱼鲊古渡、古丝绸之路出川入滇的最后驿站松坪关,让你在赏自然风光、品会理石榴的同时,触摸岁月流逝的沧桑,吟诵“蜀云滇月共青山”的千古名句。

龙肘山的万亩杜鹃花海、群山环抱的仙人湖、如原始森林般的贝母山,还有别具高山风情的黄柏天然牧场,山环水、水绕山,山水辉映,一起构成北部生态区。破晓时,立于龙肘山巅,远处霞光万丈,云腾雾涌,天际的青黛被尽染成金红,周边纤云四卷绵延无边,山峰仿佛漂浮于云海之上,让人有超凡出尘飘飘欲仙的感觉,待到春夏之际,漫山的杜鹃渐次开放,从山麓到山顶,又是五光十色,灿若彩霞。而掩映于原始森林、高山湖泊和大型风力发电塔中的黄柏天然牧场,群山绵延不绝、绿意从从、牛羊成群,高山草甸、杜鹃花海、深沟峡谷风光,美不胜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禁使人惊叹。

品种多样的丰富物产

地处北纬26°的会理素有“攀西聚宝盆”的美誉,资源富集。在这片广袤的大地上,地下矿产资源富集,地上山川锦绣,更拥有得天独厚土地资源、农业资源、风光资源……

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非金属矿达60多种300多处,黑色金属储量3.49亿吨,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储量7228万吨,煤炭储量5518万吨,蛇纹石、石英石等矿种储量约占四川省的70%,铜矿储量居四川省首位,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铜业冶金生产基地。

会理现有耕地105万亩,可开发和利用的土地广袤,水稻土、紫色土、褐红壤、黄红壤、黄棕壤等土地种类繁多。目前,全市已建成42万亩优质石榴产业带、24万亩优质烤烟产业带、30万亩特色蔬菜产业带、7万亩沿江芒果产业带,实现生猪年出栏84.7万头、羊年出栏52万只、牛年出栏3.26万头,肉类总产量6.7万吨,畜牧业产值31.7亿元,是川滇渝地区优质农产品的直供基地,先后被评为“农业部南亚热带作物名优基地”“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四川省现代农业重点县”。

丰富的风光资源,让会理年均日照达2400小时。当前,随着“工业强市”战略的深入实施,会理市不仅在推动企业“智改数转”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座座在槽元乡、黎溪镇山峦间拔地而起的风力发电场,一片片在彰冠镇、树堡乡大黑山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光伏发电板,正默默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发往全国各地,为会理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15万千瓦,自投产以来,风电、光伏发电量累计896173.0958万千瓦时。同时,根据清洁能源资源普查,会理新能源发展还有着巨大的潜力,预计可新增风、光电330万千瓦,电力含“绿”量将不断提升。这追“风”山巅,逐“日”群山的景象,既是会理新能源产业徐徐展开的壮丽画卷,也对提升电力中的“绿色含量”,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今天的会理新姿绽放、蓄势待发,有底蕴、有活力;未来的会理前景广阔、梦想可成,有希望、有潜力,这座地处北纬26°黄金纬度带上,历史文化与人间烟火相得益彰的小城,正大踏步踏上了赶超跨越的新征程,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会理新篇章。(彭敏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唐元龙 摄影:周能发 刘飞)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