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别迭里村,生活着一位普通而又平凡的女性——姑丽巴依拉·柔孜阿力。在乡亲们的眼中,她总是穿着朴素,脸上洋溢着和蔼的笑容。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妇女,却在二十年间默默捐款十万余元,匿名助人的善举更是不计其数,书写着震撼人心的公益故事。
图为:元旦期间,慰问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11户困难家庭。阿依沙丽肯供图
艰苦创业:早年创业的奋进征途
2001年,新婚的姑丽巴依拉·柔孜阿力和丈夫阿里木·白谢怀揣对未来的憧憬,踏上创业之旅。那时市场经济尚处萌芽阶段,乡村创业环境艰难,利润微薄。他们仅靠700元启动资金,在库兰萨日克乡政府旁开了家日用品小店。寒来暑往,夫妇俩起早贪黑、辛勤操持,凭借诚信经营和优质服务,满足了农牧民的日常需求,经过两年的不懈打拼,终于攒下约4万元。
2004年,他们用这笔积蓄申请开通了乡与县城间的客运线路车,彻底解决了乡亲们出行难的问题。同时,还开设小饭店,为往来工作人员提供餐饮便利。不仅如此,夫妇俩还时刻关注市场动态,积极收集各类招商引资信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老乡们,助力大家寻找增收新途径。
2019年,姑丽巴依拉捕捉到沙棘的养生价值与当地多发病的关联,果断和家人开办沙棘养生馆。并说道:“加上2014年创办的米面粮油店,我为无业人员提供十余个就业岗位。并亲自为员工开展业务培训,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创业经验,手把手教他们经营技巧,不断增强员工自力更生的意识,引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创业成功后,姑丽巴依拉并未满足现状,而是一边持续学习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一边积极拓展生意版图。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优质商品,在克州开设了第一家总店。在经营过程中,她还热心帮助100多位个体经营户解决商品销售难题,使他们月收入增加3000-5000元。在她的带动和帮助下,大家纷纷在州内三县及乡镇开设分店,携手奔赴共同富裕之路。
爱心初绽:开启二十载帮扶岁月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2005年,姑丽巴依拉偶然得知同村的布比努尔·吾斯买克中年丧偶,独自拉扯两个年幼女儿,生活陷入困境,艰难度日。她心疼不已,当天收车后,便急忙去银行支取3300元,送到布比努尔家中。此后数年,这份温暖从未缺席,定期的资助和关怀,帮助这个家庭度过最艰难的时光。从那一刻起,姑丽巴依拉正式开启长达20年的公益帮扶之路,无数困难群众在她的帮助下,重燃生活希望。
姑丽巴依拉心中始终装着那些生活困苦的人们。低保户、困难户和残疾人家庭,都是她时刻牵挂的对象。她常常自掏腰包购置米面粮油、生活用品,送到困难群众家中,为他们驱散生活的阴霾,带去温暖与希望。对于那些成绩优异却因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的大学生,姑丽巴依拉更是毫不犹豫地慷慨解囊。在她看来,知识改变命运,绝不能让孩子们因贫穷失去改变人生的机会。她用自己的力量,为这些学子撑起一片继续逐梦的蓝天。
图为:在阿合奇县苏木塔什乡慰问残疾人,送去面粉和粮油。阿依沙丽肯供图
“三八”妇女节时,姑丽巴依拉精心策划特别庆祝活动,为乡里的百岁老人和卧床不起的妇女送去关怀。她不仅送上实用的生活物资,还组织志愿者陪她们聊天、为她们表演节目,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给予全方位关爱,让她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每年六一儿童节,姑丽巴依拉都会拿出1万多元两次,搭配学习工具、衣服等物资,发放给孩子们,鼓励他们好好学习,将来成为祖国有用之才。每年,还主动与乡政府、学校沟通协作,为考上内初班、大学的困难家庭学生发放现金奖励,激励他们不断前进。每逢十月国庆,当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乐氛围中,姑丽巴依拉一家却来到县敬老院,陪伴孤寡老人和孤儿共度佳节。他们一起聊天、做游戏、吃团圆饭,欢声笑语回荡在敬老院的每个角落,这份陪伴如同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颗心灵。
图为:2月10日,在阿合奇县库兰萨日克乡慰问一大学生,送去3300元。阿依沙丽肯供图
凝心聚力:在爱心中传递公益之火
在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县里不少人才和创业者对借助抖音和视频号做广告,开展买卖生熟。于是,姑丽巴依拉特意邀请专业老师,举办为期十天的免费培训活动。培训深入乡村,旨在教大家正确利用网络,借助科技手段拓展销售途径,创造增收机会。此次培训吸引200余人参加,姑丽巴依拉还引领30多名参与者走上了微商之路。
当下,姑丽巴依拉担任帕米尔爱心协会阿合奇县雪莲花爱心队伍副队长。她深知个人力量有限,只有汇聚众人之力,才能让公益事业行稳致远。为此,她积极奔走,动员身边的优秀青年加入公益队伍,鼓励大家发挥各自所长,为家乡发展和社会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姑丽巴依拉先后荣获克州“最美家庭”称号、创业之星二等奖、第六届克州“助人为乐模范”、克州优秀志愿者、自治区脱贫攻坚奉献奖、全国红旗妇女奖状、全国文明家庭等荣誉称号。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不同领域书写着精彩篇章,成为众人学习的榜样。
回首往昔,18岁的姑丽巴依拉收到新疆财经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然而父母卖掉家中唯一的羊只,也没能凑齐学费,梦想就此破灭。但她从未埋怨父母,这段心酸的求学经历,让她对贫困家庭的艰难处境感同身受,也在心底种下一颗公益的种子。她暗下决心,绝不让同样的遗憾在他人身上重演。这份初心,成为她20年来坚守公益、践行善举的强大动力,激励着她在公益与助人的征途上,永不止步,砥砺前行。
(李雪丽 牛瑞瑞 阿依沙力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