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由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喀什地委宣传部、喀什地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喀什地区文物局共同主办,广东省博物馆与喀什地区博物馆联合策划承办的《丝语千年——宋代商贸与“南海Ⅰ号”沉船》展览在喀什地区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通过图文、影像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再现了“南海Ⅰ号”的传奇故事,展现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景象,为喀什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文明的窗口。
《丝语千年——宋代商贸与“南海Ⅰ号”沉船》展览在喀什地区博物馆开幕。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雷木果摄
“南海Ⅰ号”是南宋时期的远洋贸易商船,沉没于广东省阳江市南海海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其出水文物超过18万件,涵盖陶瓷、铁器、漆器、金属器等,其中瓷器数量最多,达17万件以上。
本次展览以“南海Ⅰ号”图板和多媒体展示为主要载体,结合喀什当地文化遗存,通过“南宋中兴”“万贯珍品”“万里行舟”“船沉南海”“卅载寻踪”五个部分,系统梳理了“南海Ⅰ号”所处的历史背景、贸易网络与船员生活。展览由点及面,综合呈现了南宋时期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史实与海洋贸易的传奇画卷。观众可以通过沉船的发现过程、考古实录高清文物图片与考古现场影像,深切感受到今人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艰辛与努力。
《丝语千年——宋代商贸与“南海Ⅰ号”沉船》展览在喀什地区博物馆开幕。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雷木果摄
广东和喀什虽地理位置相隔甚远,但共享着中华文化的精神血脉。此次展览不仅是广东省博物馆与喀什地区博物馆继《年画里的中国》展览后的又一重要交流项目,更是广东援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的重要实践。从《年画里的中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到《丝语千年——宋代商贸与“南海Ⅰ号”沉船》中的海上丝绸之路遗产,广东援疆始终致力于在受援地铺陈中华文化底色,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展现中华文化魅力,不断增强各族群众“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开幕式上,广东省博物馆向喀什地区博物馆赠送25种共314册文博书籍,涵盖水下考古、文物保护、丝路研究等领域。
据悉,《丝语千年——宋代商贸与“南海Ⅰ号”沉船》展览在喀什开放至6月1日。
(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雷木果 张宇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