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会东县气象局蓝色预警屏幕前,跳动的气象数据正实时更新着:3月10日12时,大崇镇极大风速达15.9m/s,气温27.3℃,相对湿度22%,风云四号卫星云图未监测到明显火情热点。这些精准的数据背后,是会东县气象局构筑的立体化气象防灭火服务体系正在发挥关键作用。
面对今年严峻的森林草原火险形势,会东县气象局自1月1日起全面启动特别工作模式。在会东县气象台监测大厅,LED显示屏实时显示着全县19个乡镇(街道)的气象要素变化曲线。“我们建立了精密‘三维立体监测网’,通过31个自动气象站、1部X波段天气雷达和移动气象应急站,实现了对火险气象要素的分钟级监测。”会东县气象台台长张凡指着墙上的监测网络图介绍道:“特别是新投入使用的X波段天气雷达,探测半径达150公里,能够有效捕捉各类复杂天气现象。”
在预报预警方面,该局创新推出“分级递进式”服务体系。针对不同火险等级区域,制作《会东县未来三天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9类专项产品,通过短信平台向县级决策部门、护林员、村“两委”干部等重点人群发送定制化预警信息。据统计,春节以来已累计发布各类气象服务信息50万条,覆盖人群达17万人次。“我们的预警信息会标注具体风险区域和防御指南,比如当风力超过6级时,会特别提醒禁止野外用火。”会东县气象灾害防御中心主任梁建辉展示着手机端推送的预警模板告诉记者。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是防灭火的重要科技支撑。会东县气象局组建了31个固定高炮作业点,配备的WR-1D型移动车载火箭系统可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当达到有利天气条件时,作业分队迅速响应,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有效增加区域湿度,降低森林草原火险发生率。
防火期内,会东县气象局坚持24小时领导带班和业务值班制度。业务人员严密监视天气情况,认真收集处理气温、降水、风力、风速等气象数据,制作雨情通报、气候趋势预测、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气象服务产品,及时将各类气象信息传递至会东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为其提供精细化的气象服务。
“气象部门及时向我们传递全县各乡(镇)风速、风向、气温、降雨量等数据,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精准研判,哪些区域需要加强调度,哪些时段需要重点防范。”会东县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王刚表示,气象部门的精细化服务为指挥部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在这场与火险的拉锯战中,气象科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高空到地面,从数据监测到决策支持,会东县气象局构建的立体化服务体系,为守护绿水青山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天网”。正如会东县气象台台长张凡所说:“我们将继续以‘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为标准,持续发挥气象科技在森林草原防灭火领域的积极作用。”(王佳友 杨海灵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唐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