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春灌时期,水位变化较大,你们要观察仔细些,大坝的安全关乎下游240万百姓的安危。”2月22日,在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大坝上,中核集团新华发电新疆叶河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孟涛带着年轻人一边巡坝一边叮嘱着。
孟涛和同事正在巡查右岸高边坡,确保大坝安全。余思民摄
据了解,孟涛在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建设前就已经在这里工作,坚守了13年。
1986年参加工作的孟涛一直奋战在水利工作一线,参与、设计并建造了叶尔羌河流域多个水利工程。2012年,他接到任务,参加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他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前往这个无人区。“我一直和水利打交道,我知道建设大坝的重要性,我也必须把它建好。”孟涛说。
当时,阿尔塔什水利枢纽道路只通到恰木萨勒村,经过2年的艰苦奋战,孟涛带人终于做到了通水、通电、通网络。但是,2014年8月,叶尔羌河再次泛滥,冲毁了电线杆、电缆设施。孟涛被困2个星期,和外界失去一切联系。
2015年,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有人说,在这儿建坝就像“在棉花上盖房子”——脚下是百米深的松软覆盖层,头顶是600米高的危岩峭壁,地震烈度达8度,每一步都是世界级难题。建设164米高的大坝,技术难度和施工难度都非常大。面对“三高一深”难题,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集中了全国知名的科学院所集中研究、攻关。
孟涛说,当时的货车司机十分纳闷,因为要求他们将整车的叶尔羌河河床的石头拉往北京、大连等地,货车司机以为石头有什么秘密。其实这就是填坝的原材料,专家们需要进行室内模拟试验。除了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定出填坝参数,该工程还引入北斗卫星定位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保证大坝建设质量。
孟涛和同事在发电站巡查。余思民摄
2021年2月1日,对孟涛来说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因为这天阿尔塔什水利枢纽首台机组发电。“在这个只有荒山和野河的地方奋战了9年,总算有一个成果了。”孟涛说。2021年8月17日,阿尔塔什水利枢纽末台机组并网发电,创造了一月四投,一年六投的速度,年发电量可供220万普通居民家庭一年用电,有效改变南疆电力短缺状况,造福叶尔羌河流域240余万人。
“现在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其实是保证大坝安全。每个月我必须要把大坝仔细巡视巡查一遍,做到心中有数。”说到这里,孟涛一脸的自信。
”十多年了,有人问我值不值。我就会跟他说,大坝拦住了千年水患,灌溉了万亩良田。若再选一次,我还会站在这里。因为叶尔羌河教会我一件事:治水如治心,唯有安澜,方能灯火长明。”望着脚下的大坝,孟涛自豪地说。
( 余思民 史智慧 冯鹏鹏)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