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时代的最强音。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浪潮中,喀什地区以革故鼎新的勇气和魄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2024年交出耀眼成绩单:全年完成135项改革任务,自贸试验区形成31项制度创新成果,粮食总产增量居全疆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经营主体达到39.38万户,接待国内游客4198万人次……一组组跃动的数据,勾勒出喀什从“改革蓝图”向“实景画卷”的跨越轨迹。
产业变革催生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喀什地区主动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充分释放资源、区位、政策等优势潜力,加快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研究完善“十大产业”全产业链建设方案,实施产业链链长制,推进重点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
坚持以工业化理念、产业链思维、数字化手段谋划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强区建设。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9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全地区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达69%,国家级盐碱地综合利用在巴楚县试点。持续实施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面积、总产分别增长8%、12.2%,粮食面积居全疆第一,粮食总产增量占全疆增量的20%,新梅、红枣、核桃、甜菜等全产业链初步构建,引进汇源、百果园、安琪酵母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新增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4个。
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突破年”行动,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巴楚县棉花和纺织服装产业被认定为自治区特色产业集群,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开采、冶炼、加工加快推进,央地合作组建的石油勘探公司、天然气管道公司落地喀什,钒钛磁铁、铅锌、钢铁等绿色矿业及加工活力释放。
加快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深入实施旅游景区文化内涵提升计划,统筹推进“文、旅、体、会”协同发展,全链条全要素全季节提升“吃住行游购娱”供给力,举办承办央视春晚分会场、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丝路文化胡杨节等重大赛事节会,喀什市被评为2024中国文化百强县、2024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
深入开展可再生能源消纳三年行动,完善以新能源基地建设促新能源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建立电力需求侧引导调节机制,实现累计获批光伏规模、年度获批光伏规模、新增光伏并网规模、绿电消纳占比四项“全疆第一”。
深化科技创新引领,地区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1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99家,2项科技成果分别荣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三等奖,新增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8个,设立院士工作站和协同创新中心4个。
全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聚焦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施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稳妥开展国企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地直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增长17.3%,上缴税费增长40.9%。
制度创新打造开放新高地
作为国家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喀什地区立足“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独特区位,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喀什片区、喀什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多重国家级开放平台叠加的政策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释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要支点效应,以高水平开放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加强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制度创新,编制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建设实施方案和发展规划,完成三年改革试点任务74.4%,探索形成制度创新实践案例31个,实现首单首发首例39个,其中8个创新案例在全疆复制推广,3个入选全国自贸片区经典制度创新案例汇编,新增注册企业1168家、总数达到3400家,“6+4”开放型特色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深入实施喀什经济开发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推行薪酬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临空经济产业园、智慧物流港等一批产业项目加快建设,外向型产业布局持续优化,规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贸易总值分别增长16.5%、20%,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大关。
综合保税区发展提档升级,国际航空货运区、全球贸易通中亚运营中心等建成投运,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实现“三合一”集约化监管,“两国双园”合作模式取得积极进展,跨境电商进出口值突破百亿元。
加快口岸经济带建设,推进亚欧黄金通道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喀什航空口岸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进口常态化,红其拉甫口岸常年开放,公路口岸“属地直通”模式将通关时间由3—5天缩短至6—8小时,新开通或复航国内国际客货运航线38条,喀什徕宁国际机场成为西北地区首个突破400万人次的支线机场,6条国内国际班列常态运行,中巴边民互市贸易常态开展,通道经济加速向落地经济转变。
民生工程书写幸福新答卷
2024年,喀什地区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聚焦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关键领域,大力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一个个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一件事”办理时长压缩64.1%,项目审批时限压缩20%。深入实施民营企业培育和中小微企业培优工程,新注册经营主体4.9万户,经营主体总量和增量均居全疆第二位。
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机制,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劳动力实现稳岗就业,实施23个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
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加强莫尔寺等重点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成功举办2024环塔拉力赛、“中国新疆的历史与未来”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积极推进体教融合足球青训体系建设试点,布局足球特色学校27所,举办承办中亚五国足球邀请赛等10余场赛事,荣获“村BA”总冠军等多个国家级荣誉。
推进高等教育提质扩容,莎车县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喀什大学、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扩容提质稳步推进,招录新生净增0.95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8万人,电子科技大学新疆研究院落地喀什并实现首批研究生招生,高校新增博士点1个、硕士点4个。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区地县三级远程医疗实现全覆盖,建成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药传承工作室5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喀什工作站3个,全球首例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肺部肿瘤手术、首例超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泌尿外科手术成功实施。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率达到98.1%。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46.7%,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24公里空白带实现锁边合龙。
改革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站在新起点,喀什地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定坚决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改革决策部署,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征程中,披荆斩棘,破浪前行,汇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喀什篇章。
2025年,喀什改革,全新再出发!
(陈文军)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