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人民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
在迸发希望的季节,喀什活力满满,处处是奋斗的喜人场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足音铿锵有力。
向新而行新优势聚沙成塔
巍巍莽昆仑,生机叶尔羌,神秘帕米尔,沃野气象新。
2月28日,全球首例人工智能辅助的咽喉专科机器人远程手术在喀什成功实施。聚集目前最前沿科技的手术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携手共同合作完成。(TORSS),为喀什的喉肿瘤患者实施了全球首例人工智能机器人远程头颈外科微创切除手术,手术全程精准高效,出血量不足1毫升,标志着医学人工智能和远程手术领域的重要突破。
手术的成功,得益于人工智能大模型与高精度机器人的深度融合。
手术团队还利用多模态数字孪生技术,突破了低带宽环境下的延迟瓶颈,在常规网络条件下完成远程精细操作。
敢为人先,先行先试,喀什在人工智能方面又一次吃到了”螃蟹“。
误差控制在毫秒级,5G网络技术功不可没,确保了手术指令与高清影像的实时传输,同时为机器人精准操作提供了关键保障。
孰不知,沪喀两地完成的这项跨时空手术相距5000公里,这在过去简直是无法想象,可在今日,弹指间,科技的力量无所不能。
”全球首款咽喉机器人可能成为咽喉部肿瘤切除的标准手术方式,患者可通过远程机器人专科手术,享受国内其他省份顶尖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第十一批上海援疆专家、地区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吴春萍如是说。
在喀什,前沿科技不仅充分应用于临床医疗等民生领域,而且在传统产业中也“一展身手”。1月6日,国家统计局新疆调查总队数据显示,喀什地区2024年粮食面积829.7万亩,较上年增61.4万亩,增量居全疆第一。粮食总产67.38亿斤,较上年增7.35亿斤,增量居全疆第二。综合单产406.05公斤,较上年增15.37公斤。
2023-2024年,喀什地区累计增加粮食面积175.66万亩、产能16.9亿斤,面积和产能两年累计增量均位居全疆第一。
过去,喀什粮食基本自足,走出”家门“不太现实,如今,喀什人的格局高了、胸怀大了,出粮阔绰,这得益于政府大有作为、结构调整及科技的加持。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喀什地区集成推广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以科技助力粮食增产。积极推动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水平。
同时,全面摸清8个县的盐碱地数据,大力推广新技术、新模式,通过改良土壤、优化种植方式等手段,有效提升了盐碱地的粮食单产。
2025年,喀什地区以”稳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产能、重加工、增效益“总体思路,把粮食产能提升的重心放在大面积提高单产、粮食加工就地转化、优化保障政策上来,持续做大做优粮食产业发展,让更多优质”喀什粮”走上新疆人民的餐桌。
这些成果的背后,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喀什的殷切嘱托,是喀什各级党政追赶科技、向新而行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喀什地区大力实施科技兴喀战略,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和发展低空经济、绿色算力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改革破局新动能势如破竹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
以改革之“钥”解难题破藩篱,以创新之“力”应变局开新局。
喀什地区各级各部门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喀什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深刻理解把握中央、自治区安排部署的系列重要改革任务举措,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喀什实际,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把准改革的战略重点和优先方向,合理安排改革举措的先后顺序、节奏时机,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力量协同、跟踪问效,全力推动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叮!”随着手机短信提示音响起,家住喀什市东湖小区的黄先生发现就诊卡余额已通过线上渠道全额退还。
3月1日,黄先生通过喀什市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提交退款申请后,40元余额次日便原路返回。”线上服务真贴心!“黄先生感慨道:“要是到现场退费,来回车费都不止这个数。”
预缴金一键退款、复诊无需重复挂号……一桩桩、一件件看似群众看病就医过程中的“小改革”,却饱含着“大民生”。
诚然,喀什地区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认真倾听群众呼声,职能部门加强医疗行业改革,积极推动提升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
这样的改革已延伸到方方面面,受益于各族群众。
一组数字彰显改革红利:喀什地区、经济开发区、喀什市三级政务服务71个部门(单位)1905个事项可在大厅“一站式”办结;31个地直部门159项政务服务事项完成电子证照认领、制作和发布工作……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办事流程的简化,是喀什与国内外市场连接日益紧密,是喀什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的生动体现。
喀什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持续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三年行动,围绕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深化政务增值服务改革,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大背景下,全地区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要素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持续向好。
喀什创新实施地区、经济开发区、喀什市三级政务事项通办综合窗口,构建“只进一扇门”政务服务新格局,紧抓“高效办成一件事”,通过专线接入、平台迁移、库表对接等多种方式归集1100万条数据,实现与自治区一体化数据资源服务平台纵向联通。
目前,共有31个地直部门、159项政务服务事项完成电子证照的认领、制作和发布工作;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即时流转、限时办结。
时间缩短了,效率提高了,百姓开心了,改革的红利不断放大。
同时,喀什地区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设立“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喀什片区企业上市专板”,9家企业入板,制定外商投资外汇服务指南、外汇业务网办指南、推出“商事一体”办理制度。
改革不停歇,开放不止步。祖国西北角的喀什如何全力推动党中央重大改革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
关键之举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改革部署,聚焦形成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大胆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科学谋划推进重大改革试点,力争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春风拂面,一项项改革任务加快推进,浓浓的改革气息扑面而来,喀什大地涌动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滚滚春潮。
戮力同心 新征程气象万千
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
2月26日,新疆召开南疆工作会议,强调要集中力量破解制约南疆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推动南疆高质量发展,确保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中不落伍、不掉队。
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在自治区党委的精心布局与全力推动下,南疆这一“棋眼”正被激活。
早春季节,漫步喀什,塔吊林立,特色产业园区一片繁忙;校园里孩子们欢声笑语,医院中医疗设备有序运转。处处能感受到各族群众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坚定信心……
2月28日,喀什地区总投资1690亿元的641个涵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城市品质提升等领域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春风拂面处,各县市重点项目建设也纷纷按下“快进键”,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辆穿梭……
喀什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工业富市、工业稳市工作,积极引入绿色算力、光电液晶显示屏等项目,不断提高民营经济活力和产业竞争力;疏勒县集中精力“拼经济、谋发展、搞项目”,围绕化工园区,健全招商引资工作机制,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推进项目建设,保持增速持续平稳……各县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动起来、干起来,努力拼出发展新气象。
在广泛征求各族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3月3日,喀什地区推进民生实事新闻发布会表示,2025年,将“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推进南疆天然气利民管道扩建工程、推动教育惠民提档升级、强化‘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加快普及数字便民利企、推动城乡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持续推进社保扩面提质、开展科技文化体育惠民活动”等确定为十大民生实事。
2月28日,喀什地区召开2025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暨春季林草重点工作现场推进会,各地闻令而动,蹄疾步稳,在巴楚县,干部群众在阿克萨克马热勒乡防沙治沙工程施工现场铺设草方格;麦盖提、岳普湖、叶城县同步推进“三北”工程攻坚战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在沙海中铺展绿色画卷。
从温室大棚到田间地头,农民忙着育苗、检修农机具,打下丰收基础,农业技术人员从选种指导到病虫害防治,进行跟踪服务……大家抢抓农时春耕备耕,在广袤田野播种希望。
喀什,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文化的丝路重镇,又是如何突出重围,实现高质量发展?
喀什地区给出的答案是,持续在“进”字上发力。以“进”提“新”,在产业、科技等多方面不断创新突破,激发新活力;以“进”“惠”民,在民生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持续发力,提升群众幸福感。
全国两会,承载着喀什各族人民的热切期盼,也必将为喀什的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石观)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