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新疆江楠国际商贸有限公司的代表满怀感激之情,将一面印着“心系企业优服务、高效通关助发展”的锦旗,郑重地交到吉木乃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手中。这面锦旗背后,是一段由27通电话串联起来的暖心助企故事,彰显了吉木乃边检站为企业排忧解难的担当与作为。
回溯到2月13日上午11时许,吉木乃边检站副站长王亮接到山东籍驾驶员谷振峰紧急求助,六辆中国籍货车在哈萨克斯坦斋桑县因 报关手续问题滞留两天,无法顺利回国。接到求助后,吉木乃边检站高度重视,副站长王亮迅速组织成立专项协调小组,摆在眼前的首要难题是厘清车辆滞留的详细原因,协调小组开启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信息收集工作。从这一刻起,27通电话搭建起了吉木乃边检站与企业之间紧密沟通的桥梁。为了更全面地解决问题,边检站充分发挥三级代表联系机制,与哈方边检机关进行多次会晤,从阐明中方立场,到深入了解哈方报关报检流程,再到中哈协定中执法合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同时,将车辆情况及时通报口岸管理部门及海关等联检单位,共同商讨应对措施。在紧张的协调过程中,边检站提前科学部署执勤警力,做好延迟通关服务准备。经过连续7个小时的不懈努力,终于迎来了好消息——哈方边检机关同意协调报关手续。2月13日当晚,在边检执勤民警的全程监护和引导下,三辆中国籍货车缓缓驶入国门,次日上午剩余三辆货车顺利返回国内。
长期以来,吉木乃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始终秉持“便民利企”工作理念,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在中哈合作日益紧密的背景下,借助三级代表联系机制,双方沟通协作得以不断深化。通过提前预测出入境流量、合理调配执勤警力、加强联检单位协作等一系列有效举措,不断优化勤务模式,为出入境旅客、车辆提供高效、优质、贴心的通关服务。这27通电话,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沟通协调,更是边检站践行使命、服务企业的生动体现,有力地推动了总站《服务新疆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36条措施》走深走实,为口岸外向型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陈亚伟)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