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季节,位于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市的凉山矿业正以昂扬的姿态、蛇行千里的劲头,向春天出发,吹响了新一年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全力冲刺“开门红”。
一年之计在于春。新年伊始,凉山矿业便紧紧抓住年初的黄金时期,科学制定生产计划,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冲刺“开门红”。截至当前,企业生产数据全线飘红。
凉山矿业副总经理张浒正在凉山矿业硫酸厂内查看生产情况。他告诉记者:“1月份,凉山矿业生产铜精矿1007吨、钼精矿31吨、铁精矿11051吨,阳极铜含铜10003吨,硫酸产量35029吨,工业产值达7.83亿元,实现了新年的‘开门红’。”
古朴的厂房,记载着拼搏的历程,智能化的生产,见证着企业的成长。近年来,凉山矿业向“新”而行,全面推进“智慧工厂”建设,将数字化、智能化持续运用到生产领域,有序推动“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高效运营。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隆,记者看到已经基本实现无人值守,值班人员主要集中在各调度中心进行调度。
设备能源主管袁昭彬正在采矿厂调度中心通过大屏显示的无轨交通运输车监控系统,实时查看井下运输情况。他告诉记者:“目前,井下已进行了5G基站建设,有了5G信号的加持,井下中央水泵房已经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控制人员可以在地表对水泵进行远程操作,还可遥控铲运机进入采空区进行采矿作业。下一步,我们将对一些固定值守岗位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进一步减少下井人员,让整个生产流程更加安全高效。”
新质生产力热潮持续涌动。2024年12月26日,有色金属行业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坤安”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凉山矿业铜冶智炼项目登场亮相,冶金技术员陈恩林是项目全程的跟进者,也是发布会的参与者。
“我们铜冶智炼这个项目在北京参与“坤安”大模型的发布,得到了行业专家的一致好评,现在已经应用到了生产线,在应用过程中明显优化了生产组织,解决了智能算法代替人工经验操作的难题,也明显降低了冶炼过程中的渣含铜,现在我们单天平均产量突破了500吨。”陈恩林介绍。
2024年凉山矿业共申请受理专利52件,授权专利15件。10项劳动竞赛创效达1383.47万元,“扛旗争先揭榜挂帅”机制助力增产增效超1500万元,37个创新创效项目实现落地效益约7270.3万元,梳理形成重点降本工作任务清单19项,创效近8000万元。
张浒告诉记者,去年公司通过一系列有效举措,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74%,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最高纪录,今年公司将坚持以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努力实现“建设具有区域竞争力的一流优秀铜业公司”愿景,为地方经济发展助力添彩。
当前的凉山矿业正通过资源挖潜、技术革新与绿色转型的深度融合,加速从传统资源型企业向智能化、可持续的新质生产力标杆跃迁,一系列举措不仅为“开门红”注入强劲动力,更为区域矿山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李鹏 张正盼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唐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