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应用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2025年1月22日,在四川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王成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四川省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大省,其应用型大学的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对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四川省应用型大学在实践教学中仍面临一系列挑战,亟需通过系统性改革与创新加以解决。经调研分析,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应用型大学因资金限制,校内实践教学设施设备更新不及时,部分仪器设备陈旧落后,无法满足现代行业技术发展需求,限制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校外实践基地数量有限且质量参差不齐。企业与学校合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基地仅停留在简单参观层面,学生真正参与实践项目的机会较少。
二是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课程设置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较为普遍。此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单一,过于注重结果评价,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过程、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评价。
三是师资力量薄弱。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不足,应用型大学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缺乏企业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难以有效指导学生实践。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培训机会少,学校对于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动力不足。同时,企业导师资源未能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四是实践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施、监控及反馈机制不完善,多以理论教学评价方式为主,对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准确反映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存在随意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时被理论教学挤占等现象。此外,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滞后,资源共享程度低,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五是实践教学成果转化率低。学生实践学习成果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转化的渠道不畅,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转化平台,影响了实践教学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针对上述问题,王成端委员提出以下六点建议:
一、加大实践教学资源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的财政支持,鼓励学校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更新实践教学设施,扩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规模。同时,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共享实践教学资源,提升实践教学条件。
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优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结合行业需求和地方特色,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导向的课程比例,如案例分析、项目驱动、模拟实训等,构建“理论+实践”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构建多层次实践平台,建立校内实验室、实训基地、创新创业中心与校外实习基地、产业学院等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实施“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建立完善的教师实践教学培训机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训和研讨会。设立实践教学成果奖,对在实践教学改革、指导学生竞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将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与职称评定、绩效工资等挂钩,激发教师提升实践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加大力度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导师,形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四、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实施全过程质量监控,包括对实践教学计划制定、实施、监控及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强化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从实践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生实践成果等多元化评价体系,除了传统的考试考核外,还应注重过程评价、项目评价、企业评价等多维度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信息化建设,构建省级和校级实践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提高实践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五、促进实践教学成果转化
建立实践教学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设立省级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将实践学习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项目、社会服务产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实践教学成果的商业化应用,提升实践教学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六、强化校企合作深度
深化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共同开发实践教学课程、实习实训项目,引入企业导师,实现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的无缝对接。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形成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新模式。
王成端委员表示,加强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建设与管理,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关键。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推动四川省应用型大学实践教学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