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改革网讯(黄振国)“当前,我省部分工业园区面临着产业链不完整、企业间协作不紧密、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制约了园区经济的进一步跃升。因此,推进工业园区企业产业链配套、升级与抱团发展,成为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举措。”贵州省政协委员陈律宇在贵州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分组讨论时说。
贵州省政协委员陈律宇
陈律宇指出,贵州省实施工业倍增行动以来,截至2024年12月,贵州省一共有93个开发区,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87个(数据来源:省工信厅园区处),白云区规上企业一共89家(数据来源:白云区工信局)。产业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要求的提高,产业园区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产业链不完整、协同性不足、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不高等。建议贵阳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统筹指导,推进工业园区企业产业链配套、升级,达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一、存在的问题:
1.产业链不完整。在一些行业中,产业链的完整度相对较低,导致企业之间的协作效率较低,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产业链发展存在断裂和缺失环节,部分产业缺乏有效的上下游配套,导致产业协同效应不佳,降低了整体竞争力。
2.产业链协同性不足。不同企业之间的利益和目标不一致,导致企业在协作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产业链发展还存在区域不平衡现象,一些地区产业链发展较为成熟,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影响了整体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部分产业缺乏有效的上下游配套,导致产业协同效应不佳,降低了整体竞争力。
3.产业链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不高。当前,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采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但部分产业链的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企业之间的协作效率较低。
二、建议:
1.完善产业链条:政府应加强对产业链的规划和指导,加强产业链建设,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连接,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与协同,构建上下游紧密衔接、互补性强的产业链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的完整性,完善产业链条。组织专业团队对园区内企业进行全面调研,明确各企业所处的产业链位置及优劣势。根据调研结果,制定产业链配套优化方案,识别产业链断点与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规划产业园区布局,引导上下游企业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聚和协同发展。
2.加强产业链协同性:政府应加强对区域产业链发展的指导和协调,促进区域间产业链协同发展,优化产业链布局,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利用,实现产业链上的协同配合。比如组织定期的产业链对接会、技术研讨会、企业家沙龙等活动,增进企业间相互了解与信任。鼓励成立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发挥集体力量,共同制定行业标准,开展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等工作。实施“以大带小、以强扶弱”策略,推动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合作,形成产业链上的共赢局面。
3.构建资源共享机制:建立园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质量检测、物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广“互联网+工业”模式,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人才共享与培训,建立园区人才市场与培训体系,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人才需求。促进不同企业之间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和集成,提高产业链的智能化、数字化水平。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水、电、气、物流等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企业生产需求,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特别是优化物流配送网络,建设物流仓储中心,引进专业物流企业,为园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低成本的物流服务,提高产业链物资流通效率。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培育和引进一批金融、法律、咨询、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专业服务,完善产业链服务生态,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