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长大以后要去广东上大学——粤喀学子共筑“连心”桥粤喀青少年“手拉手写书信”活动见闻

2024-11-25 14:28:20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我住在广州,广州也叫花城,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广州一年四季都开满花朵,所以叫花城。”广州海联路小学四年级的曹绚在给疏附县明德小学祖丽阿亚提·阿迪力江的回信中这样介绍。“通过回信我知道,广州跟我们这里不一样,他们一年四季都有花,让我心生向往。”祖丽阿亚提·阿迪力江满怀憧憬地说道。

image.png

11月21日,随着中国邮政疏附县分公司将一批批满载故事与温情的信件送达疏附县明德小学老师手中,这场历时长达9年的书信交流再次被续写。超30万封书信,像一座座无形的桥梁,紧密连接着318所结对学校、超20万名学生的心。他们以笔为媒、以纸为舟,分享着家乡的美食、美景,更在字里行间倾诉着喜怒哀乐,成为了远隔万里却心心相印的挚友。

这场书信交流,不仅让两地的青少年在文字中相识相知,更在点滴分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如同一股暖流,在寒冷的季节里流淌,让民族团结的火种在孩子们心中熊熊燃烧。

粤喀青少年“手拉手写书信”活动,作为广东对口援疆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品牌项目,已连续成功举办9年。广东援疆工作始终将促进民族“三交”作为重中之重,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更是以更大力度推进这一工作。伽师县和疏附县的4.4万名小学生,在广东援疆的关爱与支持下,再次拿起笔,将思念与祝福化作一行行深情的文字,寄往万里之外的好友。这份跨越时空的书信情缘,在冬日里传递着温暖与希望,让两地青少年的心灵更加紧密地相连。

image.png

在书信中,同学们相互分享家乡的美食与美景,更将校园趣事、家庭生活、内心烦恼等等。伽师县巴仁镇第三小学五年级的乃依麦·艾克白尔江在信中分享了与父母的小争执,而疏附县明德小学四年级的苏曼耶·萨乌尔江则在回信中详细介绍了家人的性格与生活习惯。

疏附县明德小学德育主任麦日比叶木·麦麦提依明觉的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粤喀青少年‘手拉手写书信’活动不仅提高孩子们写作能力,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促进两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广州的同学们还在信中分享绿豆冰棍的制作方法,激发苏曼耶·萨乌尔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虽然她尝试几次都未能成功制作出绿豆冰棍,但她希望将来能够当面向好友请教如何做。

伽师县江巴孜乡第二小学六年级的阿依夏·斯迪克已经是第四次参加粤喀青少年“手拉手写书信”活动。她在信中向广东佛山的同学介绍新疆的中秋节与国庆节庆祝方式,并附上小礼物作为纪念。“祖国很大,每个地方都不太一样。这让我更加向往佛山、向往广东。我会努力学习,长大以后要上广东去上大学。”阿依夏的话语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

image.png

“‘粤喀手拉手写信活动’为两地的孩子们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彼此的生活、学习以及兴趣爱好。部分同学还在信封中附带了小礼物作为心意。”学伽师县江巴孜乡第二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田瑞也表达了对活动的赞赏。她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鼓励更多的同学和教师参与进来,持续推进粤喀两地的青少年的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余思民 艾斯凯尔·赛麦提)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李振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