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潼县地联秦关,路当蜀扼,是蜀道翠云廊的起点,也是四川省古树名木最多的县。近年来,绵阳市梓潼县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管护责任措施,积极探索保护创新模式,有力推动全县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新成效,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并作为全省唯一代表在川渝藏三省区市林草资源保护管理工作集中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
精准管护 推动古树名木“老有所养”
“一树一档”普查入库。通过人工作业、无人机筛查、RTK树龄测量等方法,对全县古树名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并采用集群立碑和单株挂牌两种方式,分批次对古树进行统一编码、统一挂牌,有序将11950株古树录入四川省古树名木信息管理系统,全覆盖摸清古树名木底数,实现实时动态监测和跟踪管理。
“一树一策”救治复壮。按照“识别一批、保护一批、救治一批”原则,聘请北京林业大学、川农大、省林科院等院校专家,对翠云廊古柏生长状况、立地环境进行全面体检。通过“一树一策”分区域、按步骤制定抢救复壮方案,实现古树名木养护管理常态化长效化。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000余万元,复壮救护古柏3500余株。
“一树一人”日常巡护。严格落实“定树、定人、定责”制度,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落实到1356名护林员,运用“三单一函”,严格值班值守、巡山护林,并通过智慧林长App及时反馈和处理巡林发现的涉林事件,提升古树名木资源保护科技化水平,有效实现每一株树都有人看、有人管、有人养。
机制保障 推动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构建区域协作机制。打破地域空间界限和行政区域壁垒,与广元市剑阁县、广元市昭化区、巴中市南江县、南充市阆中市“四市五地”建立协同保护机制,发布《蜀道古柏资源保护联合倡议书》,建立蜀道古柏资源保护公益诉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有效加强蜀道沿线区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联防联治协作,联合打击破坏古树名木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落实离任审计机制。传承发展“官民相禁剪伐”和“交树交印”制度,将古柏保护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重要内容,先后出台《梓潼县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梓潼县古柏资源离任审计交接管理办法》等制度,有效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法治化、规范化水平。
健全责任落实机制。以创建首批省级林长制创新试点县为抓手,将翠云廊古柏保护纳入林长制管护范围,探索建立“县领导包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护林员包山头地块、十户联保”责任体系,将古树科学划分为1467个管理网格精准管护,每年在县人代会上听取古柏保护利用情况报告,切实做到责任明确、监管有力、责任到人。
加强防范 推动古树名木“老有所安”
搭建智慧平台。按照建设“天空地人”一体化动态监测体系和森林草原资源监管“一个标准”“一张图”“一套数”要求,在四川省率先试点建成“一库三网两平台”体系,推广运用集林长办网站、林长办公系统、林长通App等功能于一体的“绵阳智慧林长管理平台”,设置林长列表、资源概况、一长两员等7个功能板块,通过图像识别、数据统计分析等方式,自动预警森林火险、森林病虫害等情况,实现巡山护林天上看、地上查、智慧治。
组建专业队伍。充分发挥专业化队伍主力军作用,在翠云廊古柏林区设置消防站1个,常驻森林防灭火专业扑火队50人,同步配备单兵装备、消防车辆、组合工具等消防器材,扎实开展森林防灭火应急演练,专业防火能力不断增强,连续50年未发生涉林重大案件和森林火灾。相关工作得到国务院督查组和四川省森防指督导组的充分肯定。
构筑人民防线。深入挖掘文昌文化经典《阴骘文》内涵,通过对“禁火莫烧山林”等的宣传阐释,提高公众参与古树名木保护意识。持续开展古树名木认养,与全国各地群众结成“远山亲戚”,共同推动翠云廊古树名木保护。自推行古树名木认养以来,已累计认养83株,认养金额达50余万元。
转换运用 推动古树名木“老有所为”
注重经济价值转化。立足丰富的古树名木资源和“天然氧吧”宜人优势,大力开发森林康养旅游、中小学生研学游等新业态,规划打造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1个、小微公园8个、古树旅游精品线路3条,年接待研学旅游10万余人次,有效带动周边乡村旅游和林业特色产业发展。七曲山入选第二批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建设单位,梓潼“古柏王”入选全国最美古柏木,蜀道翠云廊古树群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
注重文化价值转化。聚焦古树名木历史人文传承,挂牌成立四川梓潼翠云廊历史文化研究院,推动翠云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充分挖掘古树名木历史渊源、文化资源潜力,根据树形姿态、历史典故等特点要素,推进古树名木命名工作,累计完成张飞柏、状元柏等198株古柏命名。撰写《林长制赋》,成功打造集宣传林长制及游玩服务为一体的四川省首个林长制主题公园。
注重精神价值转化。深入挖掘、深刻汲取翠云廊千年古柏熬尽风霜、执着挺拔的精神品质,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推动梓潼县党员干部逢旗必夺、逢先必争,奋力在绵阳市争先进、四川省拼一流、全国出亮点。“干事像古柏一样执着”已在梓潼每一个党员干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梓潼县委办公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