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坚持把提升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聚焦“以降成本为核心”的工作要求,强化措施,细化思路,全力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打造“审批事项更少、办事效率更高、营商成本更低、政务服务更优、创新活力更强”的营商环境。2023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营商环境测评企业端排名全市第一。
强化部门配合,抓好工作统筹。围绕“创建一流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梯队”工作目标,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质效工作,先后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在推进过程中,多次召集县发改局、县自规局、县行政审批局等相关成员单位进行研究,进一步压实责任,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形成了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良好氛围。
强化流程控制,做好分类管理。梳理审批流程,将工程建设项目流程分为3大类,即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企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企业投资备案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审批流程。将工程项目审批分为4个阶段,即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明确县自规局为立项用地规划许可阶段、工程建设许可阶段牵头单位,县住建局为施工许可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牵头单位。
强化时限管控,提升工作效率。全面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在供地耗时方面,通过前置精简、流程再造等多种举措,缩短为企业的供地周期,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协议出让、租赁办理时限控制在15个工作日以内,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结时限缩减为41个工作日,企业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办结时限缩减为40个工作日、企业投资备案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审批办结时限缩减为31个工作日。审批时限从以前的约60个工作日,压缩至约40个工作日,压缩了30%以上,特别是“施工许可证核发”等部分审批事项做到即来即办,最长时限为2个工作日。
强化环节把控,优化办理流程。加大辅线模块的使用情况,全面深化数字审图、方案联审等改革措施,持续推行并联审批。将用地预审文件和《选址意见书》合并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将《建设用地批准书》合并到《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中一并办理,在工程建设许可阶段将“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项目人防工程设计审查规划审批阶段”并联审批;工程施工许可阶段将“安全措施备案”“质量监督备案”和“施工许可证核发”并联审批;推行规划、消防、人防、档案、竣工验收备案等事项开展联合验收,变“串联办”变为“并联办”。如:乐至县陈毅广场部分基础设施改造更新工程项目,办理施工许可最快2小时出证,跑出审核制证“新”速度。今年以来,已累计办理并联审批项目21个,其中工程施工许可阶段的“安全措施备案”、“质量监督备案”和“施工许可证核发”并联审批率达到100%。
强化成本控制,降低企业费用。将新建项目(工业生产企业在厂区范围内的各类建筑等4大类建筑、项目)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标准降为零,将工业类、地下空间类、仓储物流类等三类建设项目的配套费由中心城区35元/平方米,其他区域25元/平方米,下调到中心城区20元/平方米,城市规划区(中心城区外)的15元/平方米,进一步减少了企业费用,大大降低企业成本。2024年以来,14个项目按政策共降低人防易地建设费600余万元,15个项目按政策共降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约200万元。
强化“一网通办”,提升网办能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省一体化政务平台管理,并在省一体化平台上正式上线“多测合一”管理系统,完成了政府各部门、项目业主与测绘企事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使用。依托县级政务大厅设立的“工改审批综合窗口”,按照“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材料网上流转”的服务模式,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实行一件事、一次办,落实“最多跑一次”,打通群众服务“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强化举措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创新服务理念,积极推行主动服务、“妈妈式”服务、帮办代办等创新机制工作模式。工作人员靠前服务,主动与项目业主沟通,指导业主准备所需资料,主动对接县政务服务大厅工改综合窗口工作人员指导企业在网上进行填报申请,保证了企业的快速申报。2024年以来,共接受咨询300余次,具体指导企业30余次。(乐至县住建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