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跨越万里送教 点亮灵动课堂

2024-11-21 18:05:40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近日,衢州市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名优教师团队带着使命与责任赴乌什·衢州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四团小学、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开展柔性援疆“组团式”送教活动。

image.png

送教团队注重当地教师队伍培养,通过讲座、公开课观摩、一对一的传授等形式,为乌什县小学教育呈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教育教学,将优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当地教师。这种“授人以渔” 的做法,为乌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乌什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样接地气的送教活动让他们受益匪浅,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教育之窗。

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送教

image.png

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吕虹在乌什县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执教二年级写话课《逃家小兔》。吕虹用“聪”字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用争当“聪明1号”贯穿始终的激发评价。孩子们从“冷”到“热”,思维从“静”到“活”,经历了一场显而易见的提升过程。

吕虹引导的路径一:怎么读起来。吕老师利用绘本的生趣,带学生读,教师示范读,鼓励学生读。在边猜情节,边角色朗读中进入故事情境。又用可爱的头饰激发学生感情朗读,读出语气,读出角色情感。

路径二:怎么想开去。思维的激活,是这堂课的难点。吕老师沿着“学着绘本猜—-跟着老师想—-小组伙伴比”的三步骤,到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陪伴和相守的温情。

路径三:怎么写下来。二年级的孩子训练写话是起步,吕老师用绘本为母本,以情感为纽带,在读出来,想开去之后,学生的写就是内心表达的水到渠成。

课堂结束后,孩子们围着吕虹老师久久不散,还送给吕老师三朵鲜艳的花朵作为分别礼物,吕虹感动地说:“乌什的孩子很好学,很纯真。这趟送教之旅来到乌什,见山,见水,见旷野;见学,见生,见意义。真希望还能再来,用自己的微光点亮更多的课堂!”

image.png

为让乌什教师深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韵律之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国通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浙派名师培养对象、衢州市学科带头人、江山市名师、江山市城南小学张娟在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做了题为《古诗文教学突破之道——吟诵》的专题讲座。来自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及周边学校的七十多位老师聆听了讲座。

吟诵教学法是解决古诗文教学瓶颈的重要方法,张娟通过介绍吟诵的概念、历史、方法和教育价值,让大家领略古诗文的声音原貌。她声情并茂地吟诵《静夜思》等古诗文,介绍依字行腔、依义行调等吟诵基本规则,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不同调值为引入,带领老师们进行常用词语以及古诗词的吟诵练习,让大家亲身体会吟诵之美,现场气氛活泼愉悦。通过这次讲座,让阿恰塔格乡的老师们领略了古诗词的声情之美,更新了语文教学观念,提升了国通语教学技能。

image.png

全国电教优质课一等奖得主、衢州市班主任标兵、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教师、援疆老师姜会勤在阿恰塔格乡中心小学执教 《伯牙鼓琴》一课。在初读古文时,姜会勤设计了扫除字词读音障碍——有节奏地读——整篇的朗读指导。在精读古文时,通过自由读、指读、男女生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创设情境读等多种形式的穿插进行,不仅让学生把握文言文朗读的技巧,更为文字的理解内化打下了基础。  精读古文环节,姜会勤设计了遇知音、明知音、谢知音、传知音四个环节。通过想象画面、拓展资料、抓关键词句等方法,让学生感悟伯牙和子期那流淌在文字背后深沉的情感,向学生展示知音文化的传承。整堂课姜老师抓住“知音”一词,针对乌什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一步一步环环相扣,课堂气氛热烈活跃,姜会勤那富有激情的课堂语言充分激发了学生课堂积极参与性。

乌什·衢州小学送教

image.png

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得主、衢州市学科带头人、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菱湖校区教师周保芳在乌什.衢州小学执教《找最小公倍数》一课,创设用精美“衢”字体布置正方形造型的实际问题,通过小组活动探究,揭示公倍数概念。通过数形结合教学,让学生感悟最小公倍数与其他倍数之间的关系。在找最小公倍数练习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数的特征,巧妙找到最小公倍数。整节课在师生互动中,孩子们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image.png

衢州市学科带头人、江山市名师、江山实验小学教师赵子娟执教《口算除法》一课,创设“江山米糕每袋20元,60元可以买几袋”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60÷20=3这个答案是如何得出的。学生通过算一算,圈一圈,说一说等活动理解“去0再除”的本质就是计数单位相同,个数相除。课中结合小棒图、计数器,将计算过程与其相对应,为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供直观支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image.png

衢州市学科带头人、龙游县沐尘畲族小学教师吴敏飞在乌什·衢州小学执教《烙饼问题》一课,吴敏飞从孩子们喜欢的馕饼引入学习,抓住生活中烙饼关键问题:怎样省时?如何省时?其中规律怎样?以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为主线,围绕怎样烙饼才最优化展开教学,以烙3张饼,作为教学突破点,形成从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佳方案的意识,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数学核心素养落地,在课堂上生根、开花、结果。课后吴敏飞还对该校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课堂教学指导,共同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何开展数学项目化学习等实际问题。

乌什县第三小学送教

image.png

衢州市名师、开化县天地小学教师毛国苏带领第三小学三(1)班的孩子们一起学习《司马光》。毛老师紧紧围绕课后习题,采用带着问题来朗读的方法来学习文言文。教学时,力求以生为本,以读代讲,历经范读、领读、细读、品读、美读、熟读、诵读,让学生在读思议的过程中读顺故事,读懂故事,读出韵味。学生在层阶式学习活动中,不断分析、比较,从而获得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image.png

衢州市学科带头人、柯城区石梁镇中心学校教师鲍丽丽在第三小学执教《松鼠》一课,她设计精巧,课堂灵动,重点突出,注重思维培养,通过多维互动引导学生学习分条梳理信息的方法并学以致用,让听课教师们受益匪浅。鲍丽丽还在乌什第二小学做了《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的讲座,聚焦新课标理念,通过单元整组教学实例深入浅出地交流表现性评价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设计与实施,现场教师纷纷参与互动交流。

四团小学送教

image.png

衢州市名师、常山县阁底中心小学教师陈雨华为四团小学六年级学生呈现了一堂复习课——《基于大概念引领下的加减法复习》。陈雨华以脑筋急转弯“1+1=?”作为导课,引领孩子们分别对“数”与“量”的加减进行系统梳理,最终领悟本课的最上位概念——“同类量才能相加减”,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加减法本质的理解,而且促进了他们结构化思维的形成,显著增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设计浅入又深出、有趣又有料,为四团的孩子们带来了深刻的思维启迪,极大地拓展了他们的认知边界。

image.png

郑州市最美教师、河南省优秀特岗教师、北京十一衢州实验学校教师何蕊在四团小学做了名为《一个特岗教师的成长之路》的讲座,深解其专著精髓,展现十一年从求学至特岗、郑大实验小学,再到北京十一衢州实验的成长飞跃。她无畏起点,以成长力破茧,通过专业阅读、写作、交往实现迭代,激励教育工作者心怀梦想,持续成长,绽放光彩。

柔性援疆行,万里送教情。此次衢州名师团队送教活动为乌什小学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思考与路径,这种跨越山河的交流与合作,加深了衢乌两地师生友谊,促进了乌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李振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