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山东能源集团伊新煤业:为什么这家煤矿 能成为全国标杆

2024-11-20 10:53:19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近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重磅发布2024年煤炭行业15家标杆煤矿名单,山东能源集团新疆能化公司伊新煤业(以下简称为:伊新煤业)赫然在列。不仅是山东能源集团唯一一家,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唯一一家上榜企业。缘何地处西北边陲的这座煤矿获此殊荣?带着诸多疑问,跟随笔者一起走进这座“戈壁煤城”。

image.png

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向西北方向行进30公里,在霍城县境内蜿蜒起伏的洼地中,一片建筑群跃入眼前,远远望去,犹如夜空中闪耀的一颗星——这就是伊新煤业。

走进伊新煤业办公区,办公楼前是小广场,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规划方圆别致,整洁中更显得简朴大方。自建矿以来,该公司始终把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一级达标煤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矿山”等荣誉称号。这里职工娱乐设施齐全,健身房、室内篮球场、图书室一应俱全。为做好更贴心的职工服务,还设立了理发室、智能洗衣房、健康小屋、心灵关爱室,改造了职工食堂,开通了职工通勤班车,把“为职工办实事”做到了心坎上。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文明形象固然重要,但是企业效益是追求的永恒主题。伊新煤业始终把产品质量作为利润增长的法宝,把创新融入到提升产品质量上。伊新煤业承担着伊犁新天煤化工原料煤供应的重任,如何让伊犁新天煤化工“吃饱喝足”,成为他们研究的重大课题。该公司从“提煤质、提块率、提产量”三方面入手,开展系列技术攻关,保障原料煤供应。

强化源头管控“提煤质”。该公司从开采源头控矸,科学控制采煤机截割生产全过程,极力减少产品杂质进入煤流。液压支架工人不断探索放顶煤工艺,把好生产现场矸石量第二道关口,实现精准放顶、合理放顶作业。同时,在生产系统上严控水分,防尘水、冷却水截流引流,减少外水进入原煤运输系统。严控脏杂煤、矸石等混入原煤,加强工作面上下巷锚杆、锚盘回收,严禁铁质物品进入系统,依靠先进工艺保证生产优质成品煤。

image.png

优化过程管控“提块率”。伊新煤业承担着伊犁新天煤化工原料煤供应的重任。根据伊犁新天煤化工实际运行情况,原料煤颗粒度需满足6毫米以上,才能保证煤制天然气系统的稳定运行。为确保一体化协调运转,伊新煤业从“优工艺、降落差、减环节”等方面入手,实施采煤、运输、转载、仓储等全流程、各环节优化改造,将块煤率从49%提高至73%,确保原料煤供得上、供得好。

智能化建设“提产量”。伊新煤业探索总结出适合“三软”煤层条件下的快速掘进工艺,创出类似条件下662米国内单进纪录。按照采掘机运通五大专业,制定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方案,进一步完善矿井各系统的“可视化、信息化、自动化”。积极推进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实现地面集控,以及支架的成组移架、跟机移架,采煤机记忆割煤等功能,实现提效目标。重新调整生产布局,对井下部分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为产能释放打下坚实基础。

一体化运营管理实现双赢

山东能源集团与浙江能源集团以交叉持股的方式建设运营伊新煤业和伊犁新天煤化工,他们探索建立了一体化运营模式,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管理上相互参与。两个集团相互派驻经营、财务高管协调管理运行。双方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在生产、煤质、经营等方面相互参与,双方共同编排生产、检修作业计划,确保双方同步生产、同步检修,实现项目的联动运行、无缝衔接。日常生产过程中,煤矿按照煤化工需求进行供煤,合理调整生产状态,一体化管理,携手并进,合作共赢。

安全上从严把控。自矿井建设以来,伊新煤业始终把安全作为重要课题,结合企业及矿区特点,按照“基础固安、管理强安、文化润安”的理念,建设了安全文化中心,划分学习教育、培训考试、、实操演练、VR体验、管理云、安全关爱和群众安全七大功能区,以此为依托,探索实施了安全培训、安全云管理、标准化班前会、安全曝光、安全约谈、行为管控、安全考核“七项举措”,全面筑牢矿井安全防线。

人才上强化培养。深入推进“31789”人才工程,积极实施学历+职称“双晋升”,经历+能力“双提升”活动。与驻地技校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培养中级工257人,与山东能源集团培训机构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培训,认定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166人。拓宽人才引进渠道,2024年招聘大学生14人,“变招工为招生”74人。

合规!一定要合规经营

合规经营也是生产力。伊新煤业把依法合规作为生产经营不变的原则。今年10月17日,伊新煤业顺利取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颁发的900万吨采矿许可证,标志着该公司具备合法释放产能条件,迈入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

伊新煤业在为伊犁新天煤化工保供的同时,还担负着当地民生用煤的任务,双重保供任务向矿井产量提出挑战。

伊新煤业矿井原生产能力为600万吨,从2019年开始,该公司针对矿井具有增产潜力的实际,积极推进产能核增事宜。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历经两年努力,2021年11月,伊新煤业入选全国第五批具备增产增供潜力煤矿名单,列为国家保供煤矿。2022年6月,矿井顺利取得年产750万吨产能核增批复文件,同年12月,900万吨生产能力核增获得批复,产能核增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能核增获批后还需办理系列手续,尤其采矿许可证的办理十分关键。该公司针对取证工作量大的实际,成立手续办理工作专班,联合新疆能化有关部门,专人专办,积极和地方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手续办理。同时,实行周通报、月考核制度,确保手续办理高效、有序推进。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新疆能化、伊新煤业两级公司共同努力下,于10月17日取得900万吨采矿许可证。

“此次采矿许可证的取得,对公司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提升安全生产能力,全面释放产能,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国家天然气供应和能源安全,以及新疆煤化新能源综合发展基地的建设作出新贡献。”伊新煤业董事长、总经理吕文坡说。

伊新煤业通过运用科技创新、管理提升、合规经营等系列措施,找到了确保矿井安全、高效、持续、稳定发展的路径,原煤产量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持续上升,2022年伊犁新天煤化工产气量首次突破20亿立方米,实现煤气一体化项目双达产、双达效。

(段修功 徐占源 黄纤纤)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李振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