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梓潼县:创新建设“法律之家”,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2024-11-06 11:54:36 来源:中国改革报 

余汝志 严菀琪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蒋良明

今年5月20日,2024年法治蓝皮书《中国法治发展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法治建设经验入选。会上,梓潼县发布了《“法律之家”建设的梓潼实践与思考》报告,向全国介绍经验做法。

近年来,梓潼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引领,创新传承“先交树、后交印”的法治精神,探索丘陵地区基层治理新路径新模式。该县大力践行“法规有矩、服务无距”理念,深化村社“法律之家”建设试点,全面构建起群众“家门口”的法治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推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转变为群众摸得着、看得见、得实惠的创新举措。

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村(社区)“法律之家”试点16个,实现了基层法律服务全覆盖,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以共治推动法治、以法治保障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建好“家园” 规范“三个阵地”

规范法律服务阵地。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阵地资源,强力推进“法律之家”与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建设。

规范法治文化阵地。因地制宜建成一批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法治文化阵地,全县181个村(社区)全覆盖设置法治宣传栏(橱窗)、法治图书室等法治文化阵地,有力增强了居民法律意识。

规范依法治理阵地。加强各具特色的村(居)民议事堂、法治小院建设,在“法律之家”设立法官服务站、检察官服务站等法治联络站、巡回服务站;积极推进“一园两廊多元多点”翠云廊法治文化带建设,建成“黎民雅化”等法治文化阵地30余个,推进“校园法律之家”“职工法律之家”等多行业阵地建设,受益群众30余万人。

选好“家委” 培养“四支队伍”

培养“法律明白人”队伍。培养了一支以“村委班子成员+网格员+人民调解员+退伍军人+五老人员”为主的“法律明白人”队伍,打造省级“法律明白人”实训基地1处、省级“法律明白人”实践工作站4处,“法律明白人”刘一学获评四川最美“法律明白人”称号。

培养普法讲师团队伍。利用“法治梓潼行”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由15名专业法治人员组建的普法讲师团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律明白人”骨干、村(社区)干部、群众等线下法治培训,覆盖全县5万余人次。

培养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分类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组建“夕阳红”法律志愿服务队4支,进村、社区、学校和企业开展法律服务;组建“巾帼维权女子小分队”1支,做好婚姻家庭服务;组建“法治青春”志愿服务队30支,为青少年开展法律咨询。

培养法治文艺队伍。组建法治文艺团队3支,法治微电影《浮生错》荣获首届家国情怀主题微电影平安中国单元“最佳作品”奖。

定好“家规” 完善“五诊机制”

建立定期“坐诊”机制。轮流安排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在“法律之家”坐班,与村(社区)干部一道收集群众意见;各部门、各镇(乡)设立季度“坐诊日”,解答“法律明白人”收集的问题。

建立入户“巡诊”机制。创新法律明白人“1+9+N”选育管用机制,每月至少入户1次包联辖区内的企业;各部门、各镇(乡)组织普法讲师团等队伍,深入园区等开展法治体检。

建立大事“会诊”机制。利用例会“会诊”,对重大事项落实包案责任,重视重大涉法事务专题“会诊”,组织相关部门、律师等专业力量统筹解决。

建立专家“约诊”机制。“法律之家”第一时间分析群众涉法诉求,及时邀请相关专家解疑释惑,妥善化解矛盾。

建立网络“问诊”机制。充分利用好“12348”法律服务平台和“8218148”法律服务热线,引导群众用好用活法律服务;探索“互联网+法律服务”模式,让老百姓通过终端即可享受公共法律服务。

理好“家事” 实施“六心工程”

实施法治宣传“入民心”工程。深化“法治梓潼行”一月一主题活动,近3年来,共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230余场次;2022年试行“法律之家”以来,开展法治讲座、法治夜校、法治赶场等30余场次。

实施法治文化“润民心”工程。打造“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实体阵地,建成四川省首个综合性、示范性红色法治文化教育馆,荣获四川省第四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称号。

实施依法治理“稳民心”工程。指导181个村(社区)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及“三评两审一监督”管理办法,入选司法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案例库;2021年以来,办理群众法律诉求、调处矛盾纠纷等8400余件次。

实施法律服务“便民心”工程。创建“法律帮帮团”二维码,线上公开“法律明白人”等信息,发放法律便民联系卡5000余张;2021年以来,累计办结法律援助案件1577件,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困难群体上门服务200余次。

实施法治诊疗“惠民心”工程。建成绵阳市首个园区涉法事务综合服务体“企业法律之家”,真正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企业办事不出园”。

实施司法保障“爱民心”工程。高标准建立“行政复议咨询点”16个;有效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行政立法途径,文昌镇、梓潼县天宝柑桔专业合作社两个立法基层联系点围绕9件法规草案,提出意见建议23条。

梓潼县的村社“法律之家”将政民互动的沟通渠道延伸至基层群众家门口,形成了政民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了法治政府高质量建设。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