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天上掉馅饼 绵阳一女士差点被骗5000余元

2024-10-26 12:45:02 来源:本网专稿 

本网讯 10月24日,绵阳市江油市小溪坝镇辖区居民杨女士到派出所来咨询,10月17日,她忽然收到两笔入账短信共计3300余元,杨女士很是疑惑,打开短信查看,是一个陌生账户将资金汇入自己账户的,而对方姓名及账号并不熟悉。于是,杨女士将可能向自己转账的亲朋好友都问了一个遍,均表示未向自己卡上转钱。由于家里农忙,她就一直未放在心上。

10月23日下午,杨女士忽然收到一个1131开头的陌生邮箱发来的多个短信,对方告知,杨女士那笔3000余元的转账是某平台汇入的,喊杨女士及时归还。杨女士也觉得合理,正打算将钱退还给人家,但这时对方开始上演“戏码”了,要求杨女士先下载一个名叫“米言”的聊天软件,下载后,对方将收款码、银行账号发给杨女士,告诉她:“如果你不还,会影响征信,并将收取高额利息。”并要求杨女士加倍返还5000余元。

这下把杨女士吓得不轻,按照对方的要求,杨女士进行了转账,因银行提示存在被骗风险,需更换支付方式,杨女士转账未获成功。突然间,杨女士想起了派出所一直在进行反诈宣传,10月24日一大早,她便来到小溪坝派出所咨询,请求民警帮忙看看,这个钱究竟该如何归还?派出所民警了解后,立即阻止杨女士用银行卡再进行转账,并对杨女士手机开展检查,及时删除相关涉诈软件,对网络诈骗套路进行了详细讲解,帮助杨女士下载安装了国家反诈APP。杨女士这才幸免遭受更大经济损失。

民警提醒:1、如遇类似银行账户突然多出一笔钱,对方要求退还的情况,一定要冷静!不要自己操作,直接向银行说明情况或直接报警。2、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避免个人信息泄露,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进行非法活动。3、遇到被诈骗的情况,请保留完整的电子证据(如聊天记录、短信、银行账号等),并拨打反诈专线96110咨询。

套路解析:1、获取信息,故意转账。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证号、手机号、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故意向受害人的银行账户转账,为诈骗和敲诈加倍返还资金作铺垫。2、威胁恐吓,加倍返还。受害人如果不同意加倍返还,不法分子便不断向受害人打电话、发短信等,以及使用受害人的手机号大批量注册网络平台账号发送验证码等方式,威胁、恐吓受害人或受害人手机通讯录的亲友,逼迫受害人妥协。3、逼不得已,落入陷阱。一旦受害人受不了不法分子的骚扰、威胁、恐吓返还资金后,不法分子还可能继续实施上述行为,诈骗、敲诈勒索受害人钱款;或可能落入诈骗分子设下的陷阱,帮助诈骗分子洗钱,成为“帮凶”、“工具人”。(胥江成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蒋良明)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