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坪山打造全国县区改革的精彩样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坪山作为深圳先进制造业集聚区、未来产业试验区和东部中心城区,是实施城市功能区体制改革的产物,拥有创新场景多、历史包袱小、试错空间大以及“船小好掉头”等改革优势,有国家高新区、综合保税区等5块国家级“金字招牌”,具备为深圳乃至全国改革探路开路的良好条件。建区以来,始终坚持用全面深化改革“铺路”、以新发展理念“引路”,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用一份沉甸甸的改革成绩单,证明了唯有改革创新才能擘画出高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
全市唯一连续两年获评“中国改革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县域案例”的单位,“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生诉求改革被国家发改委总结为深圳47条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之一向全国推广,“远程喊停非现场监管模式”改革被生态环境部正式采用并全国推广,党建引领小区治理改革项目获评“2023年度广东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全省优秀案例)”……截至目前,坪山共实施国家级和省级重要改革试点达23项,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共39项。改革为坪山经济“量质双升”提供了强大动力。2023年,坪山GDP1329.89亿元,同比增长18.0%,增速居全市各行政区(新区)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五千亿元,跃居中国工业百强区第38位,入围全国投资竞争力百强区。
亮眼的改革“成绩单”背后,是一个年轻的行政区以改革为突破口推进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实践。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培育产业新优势
坪山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全力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6+3”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持续探索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管理机制。创新构建无人小车管理体系,发布国内首个无人小车团体标准,成为全国首个有立法支撑智能网联全域开放和商业试点区域,大湾区首个智能网联测试场正式启用,率先开展车路云网图一体化建设。如今,坪山智能网联产业规上企业超100家,规上工业总产值超3000亿元。
深化生物医药特殊药品通关便利化改革。坪山与深圳海关共建深圳市出入境生物医药特殊物品综合服务平台,为进出境特殊物品和生物搭建“从政策到需求”的桥梁,更好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如今,坪山集聚生物医药企业1235家,近6年年均复合产值增长率达到20%以上,形成了“深圳BioPark”产业新地标。
抢占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依托比亚迪等龙头企业,坪山率先规划建设新型储能产业园,集聚一批IGBT、储能电池等研发生产企业;集成电路制造业集聚区加快建设,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荣耀等重大项目先后落地;积极引入宁普时代“重卡换电”业务全球总部,立足坪山打造重卡换电服务网络和示范应用试点。
同时,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给企业高质量发展“减负赋能”,坪山深入推进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创新将执法监督码与“综合查一次”工作深度融合,最大程度为企业减负。截至2024年8月,坪山共对104家企业开展“综合查一次”,比原需开展的242次行政执法减少了138次,执法检查压降率为57.02%,大大提升了执法效率,减少了对企业的干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深化社会民生领域改革,满足群众新期待
针对民生痛点难点,坪山对标“民生七优”幸福标杆,以后发先至、换道超车的改革举措不断提升民生服务水平。
迭代式推进民生诉求改革。坪山按照“小切口、深层次、渐进式”改革思路系统布局,连续7年久久为功推动民生诉求改革迭代升级,在全国率先打造“一网统管”民生诉求系统,首创重构再造线上线下匹配协调的治理体系,不断拓宽民生诉求系统在基层治理各领域应用,相关经验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向全国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为深圳唯一被推广的区级改革经验)。
创新实施房地产领域全周期治理体系。围绕房地产项目规划、销售、使用等7个阶段,在全市率先构建“三全”监管体系和“预验房”“联合查处”“多层次公正”等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通过突出问题导向和源头治理,持续优化全周期管理举措,探索形成房地产领域全周期治理2.0版本。今年上半年,全区受理房地产项目信访量同比下降45.3%。
推进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坪山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工作站等既有场地,为18-36个月幼儿提供照护服务及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的场所,在全市率先实现托育服务机构社区全覆盖,大大提升辖区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丰富发展新业态
坪山用全新理念、灵活机制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以文营城”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文旅IP“出圈”塑造鲜明城区形象,近悦远来的文化新高地加快形成。
实施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建区之初,坪山就聘请周国平、刘晓都、王俊等文化名家运营文化设施,构建以坪山文化智库为主体,图书馆、美术馆、大剧院为支撑的人才平台矩阵。
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推动龙马社迁址坪山并联手建成长守戏剧谷,打造大湾区国际戏剧节。日前,作为深圳坪山长守戏剧谷的核心部分,由张国立领衔龙马社打造的长守戏剧公社正式亮相,打造多元公共文化空间,借古村活化与人融合共生;同时,坪山创新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图书馆共建共享模式,全区6家校园图书馆、1家企业图书馆向公众开放,成为居民新的“幸福增长点”。
探索文体旅融合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坪山响应省委“百千万工程”,在全国首创街道足球超级联赛(街超),探索都市业余足球高质量发展新路径,以街超+公益机制助力“百千万工程”,足迹覆盖全省30多个地市村镇,带动当地消费超2400万元。
深化城市空间和生态环境改革,打造美丽新空间
坪山始终坚持城市发展的质量和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城市空间和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工作亮点纷呈。
开展国有已出让低效用地整备政策试点。作为国家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综合试验区,坪山在全市率先开展国有已出让低效用地整备政策试点,探索推进利益统筹整备路径在辖区全覆盖。在龙田街道3号地块项目中,创新采用“边谈判、边拆除”模式,将以往18个月周期压缩至3个月,整备20公顷产业用地,创造深圳产业整备工作中谈判时间最短、拆除进度最快、整备效率最高三项纪录。
升级“远程喊停”监管执法模式。为破解建筑施工领域环境监管难题,坪山首创“远程喊停+视频执法”工地噪音监管机制,建立现代化噪声管控新模式,实现重点工地超时施工“喊停+控停”率超90%,相关改革经验被生态环境部正式采用并全国推广。今年,坪山将建筑施工噪声“远程喊停”非现场监管执法体系升级为“超时施工+超标施工+扬尘污染”远程喊停3.0版本,实现AI智能闭环监管,已有效预警扬尘案件329宗,均第一时间完成整改。
创新实施河流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坪山河治理转变“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传统末端治污思路,启动全国首个以交接断面水质达标为标准的大体量、全流域水环境治理工程。经过多年产业转型补齐设施、技术革新精准截污、河流生态近自然修复等多管齐下,治理成效不断显现,坪山河干流连续多年保持地表水Ⅲ类水质,成为深圳五大河流中唯一水质为优的河流,坪山河干流综合整治及水质提升工程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历史上首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詹天佑奖、全国水利行业最高奖“大禹奖”三大国家级奖项。
深化党建领域改革,释放治理新动力
坪山坚持深化党建领域改革,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确保党的建设始终贯穿改革各项工作全过程、各领域,确保党建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围绕产业抓党建,抓好党建兴产业”的思路,三大主导产业实现区级产业链党委全覆盖,重点推动全市首个市级产业链党委——深圳市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党委和湾区首个市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链党委落地坪山,党建引领“四链融合”经验获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推介。
党建引领社区高水平治理。针对基层治理力量难整合、资源难集中、管理难协同、服务难集成等突出问题,坪山创新实施党建引领“群团组织+社会组织+其他各类自治主体”协同共治改革。今年上半年,全区社区民生诉求事件总量占比下降32%,小区矛盾诉求总量同比下降47%。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坪山以一套系统集成、重点突出的改革经验和方法论证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近期,深圳市委也召开七届九次全会,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部署,明确全市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施工图、时间表,吹响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的号角。坪山也第一时间召开区委二届七次全会,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围绕11个领域部署了200多项改革举措,着力推动市委各项部署要求落实落细。
接下来,坪山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部署要求,坚持以改革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有效回应市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的期待,以“坪山之窗”展现深圳改革的大美画卷,以“坪山之为”打造全国县区改革的精彩样板,为深圳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作出新的贡献。
(中共深圳市坪山区委改革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