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医”心为民探寻乌苏医共体建设 “破茧之路”与“蝶变之美”

2024-10-16 09:24:55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近年来,乌苏市不断探索和突破推进医共体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瓶颈,加大医疗服务改革力度。2023年5月挂牌成立乌苏市医疗卫生服务集团(简称:医疗集团),充分发挥集团统筹牵头作用,有效整合市域内医疗资源,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2024年3月,持续推进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医改工作再次升级,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条件明显改善,市域医共体建设之路正在“破茧”而出。

乌苏市医疗卫生服务集团 在哈图布呼卫生院喇嘛查次村为村民开展免费的送医送药义诊服务——李艳丽摄影 


破茧之路一:重心下移发挥诊疗实效

每周二,是乌苏市中医医院医生到乌苏市皇宫镇卫生院坐诊的日子。10月8日一大早,乌苏市中医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董峰、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姜广鑫就来到卫生院,而卫生院里已经挤满了前来就诊的各族群众。

针灸、沙疗、艾灸……一上午,就有10多名群众接受到了乌苏市中医医院医生的诊疗服务。“通过中医院医生的针灸治疗,我的肩周炎疼痛缓解多了,胳膊都能抬起来了。”乌苏市皇宫镇老庄子村村民张会利在做完理疗后高兴地说。

乌苏市中医医院医生在乡镇卫生院开展诊疗活动,是乌苏市推进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一个具体体现。这一举措,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市级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同样,在家门口接受便捷医疗服务的,还有乌苏市哈图布呼镇托斯图村村民吕军梅。吕军梅因为腰痛来到了该镇中心卫生院,坐诊为她看病的医生是来自乌苏市人民医院的外科专家巴哈德尔·阿不力米提。

吕军梅说:“以前,我们看病都要到市里去。现在,有市里医院的医生和专家下来坐诊,我们看病方便了很多。”

今年以来,按照《乌苏市推进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乌苏市3家市直医疗机构,每周两次选派业务骨干赴包联乡镇卫生院坐诊,开展技术指导。今年1—9月共下派专家690人次,培训850人次,服务群众4500余人次。

乌苏市医疗卫生服务集团 在哈图布呼卫生院喇嘛查次村为村民开展免费的送医送药义诊服务——李艳丽摄影


破茧之路二:线上线下齐发力,提升基层诊疗服务水平

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喇嘛查次村村民陈月英患有慢性支气管炎。需要定期到市级医院拍X光片检查。随着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的稳步推进,上级的医疗人才、技术、设备纷纷下沉,陈月英检查身体更加方便。

“我以前拍片子做检查,必须到乌苏市大医院去,现在做检查,我们乡镇医院都能做,确实很方便。”陈月英说。

据了解,在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乌苏市投资1700多万元建设医供体诊疗服务信息化平台,通过“互联网+医疗”信息化网络服务,积极推动市域内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患者在乌苏市乡镇做完检查后,检查数据就能同步传送到医疗集团总院,由总院专家指导给出诊断结果,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检验检查结果互认,避免了医疗机构设备重复投资。既实现了市域内医疗机构间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对医疗行为全程监管,又实现了从院内横向管理向医共体内纵向管理发展。

“目前,乌苏市17个乡镇卫生院和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拍出的X光片、CT片可实时传过来,我们可以及时帮助基层卫生院完成诊断报告,这样就解决了他们诊断人员不足的问题。患者交了基层医院的收费标准,真正做到了享受了上级医院的诊断水平,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乌苏市医疗集团总院影像科主任赵贵说。

乌苏市医疗卫生服务集团 在哈图布呼卫生院喇嘛查次村为村民开展免费的送医送药义诊服务 姚明摄影 


破茧之路三:政策杠杆撬动医疗人才扎根基层

在乌苏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乌苏市医疗卫生服务集团岗位设置方案》《乌苏市医疗卫生服务集团人力资源管理办法》两份关于乌苏市医务工作者职级晋升和岗位管理的文件,引发广大医务工作者热议。文件规定:市级医疗集团组建后,有职称晋升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要有下基层支医一年以上的工作经历。另外,针对晋升同一高级职称岗位的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在基层支医时间长者优先获得职级晋升等内容。

乌苏市医疗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主任、人民医院人事科科长孙新峰介绍:“晋升到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医疗专家,每年还要有30天以上的基层坐诊工作经历,才能在年度考核中评先评优。”

“通过政策杠杆撬动,乌苏市医疗集团的专家,由往年的不愿意下基层、需要做工作下基层,转变为今年主动要求下基层。”孙新峰说,同时,乌苏市还将在今年10月底前,从市级医疗机构选调一批医疗管理人员,配备到各乡镇卫生院,充实到卫生院领导班子中。

针对乡镇卫生院人才匮乏的问题,乌苏市在向外界招聘医疗人才时,以乌苏市医疗集团的名义招聘,同步实施市聘乡用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在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时,明确要求,受聘人员在基层卫生院要有1至3年服务工作经历,方可返回市级医疗机构工作。

如今,在乌苏市各基层卫生院,每天都会有市级医疗专家下沉基层医疗机构坐诊,涵盖呼吸、消化、内分泌、心脑血管病等常见病学科,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通过人才下沉、技术帮扶、政策倾斜,乌苏市实施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成效初显,乡镇卫生院医生常见病诊疗水平明显增强,群众在基层卫生院就医、入院率均有所提高,降低诊疗费用、增加医院效益等“降费增效”方面,有长足进展,乡镇卫生院面貌如“化蝶”般焕然一新。

乌苏市中医医院中医副主任师姜广鑫(左)在乌苏市在皇宫卫生院帮扶坐诊 ——李艳丽摄影.


蝶变之美一:队伍稳定,医疗服务更有保障

乌苏市通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及资源共享等多项举措,不断提升集团内各成员单位医疗服务水平,形成公立医院带动全市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发展的一体化格局,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好看病、看好病”。

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卫生院目前设有55张床位,在院医护人员68名,开设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等22个科室。

哈图布呼镇中心卫生院人事干事张鹏魁说:“镇卫生院以前没有细化科室,年轻医生所学专业技能无法充分发挥,一心就想往市里大医院调动。现在,在医共体的加持下,卫生院对科室进行细化,医生可以针对自己所长,选择科室施展才能,更能体现自身价值,医护人员队伍较以前稳定多了。”

在乌苏市皇宫镇卫生院中医馆,每天前来针灸、推拿、理疗的群众络绎不绝。乌苏市中医医院的专家定期来坐诊,对镇卫生院中医馆医护人员进行传经送宝,分享临床经验。这让皇宫镇卫生院中医馆主治医师张圆圆受益匪浅。

“跟着上级医院专家‘传帮带’,我从中学到了很多,每天能为10名左右群众诊疗,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我更有成就感!”张圆圆说。

乡镇卫生院医护人员队伍稳定,有效提升基层诊疗能力,推动基层学科建设不断完善。据了解,乌苏市实施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过程中,在乌苏市医疗集团统筹带领下,基层医疗机构完善功、检、放功能科室的建设和服务水平,基层卫生室新增科室6个、新增服务项目11项、新增中医服务12类、新增病床30张、日均住院人次平均增长19%、日均门诊就诊人次增长36%,广大群众在家门口看病意愿普遍提高。

乌苏市医疗卫生服务集团 在哈图布呼卫生院喇嘛查次村为村民开展免费的送医送药义诊服务——李艳丽摄影



蝶变之美二:高质低价,群众看得起病

8月初,乌苏市民刘奎(化名)在乌苏市人民医院门诊完善肺部CT提示:左肺继发性肺结核,随后在呼吸科住院治疗,期间仍有咳嗽不适,医生建议进行支气管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但普通支气管镜的直接刺激和患者紧张的情绪均导致检查无法进行。

乌苏市人民医院通过与医联体单位——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接联系,在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玉超远程指导下,顺利为刘奎进行清醒镇静下(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整个治疗过程中,免去了刘奎长途奔波的辛苦,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交通食宿费用。刘奎说:“我在家门口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还节省了去外地就医的交通食宿费用,家人照顾我也方便。”

近年来,乌苏市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医共体改革。目前,乌苏市人民医院已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治区传染病医院、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医院、石河子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签订了合作协议,搭建远程会诊平台。乌苏市中医医院已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搭建远程会诊平台。通过与上级医疗机构加强合作,畅通上下联动的绿色通道,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为乌苏各族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廉价的医疗服务。

近日,乌苏市哈图布呼镇花园社区居民银琪在市人民医院进行了皮肤病住院治疗。手术后,按照医改政策和本院的分级诊疗制度,银琪的康复治疗被安排在了离家更近的哈图布呼镇卫生院。术后治疗各项费用90%都可以报销,让他感到很满意。“我不但就近可以享受到市级康复治疗,经济负担也轻了”银琪说。

据了解,乌苏群众在市级医院住院就诊,综合报销比例在70%—80%之间,在乡镇、街道卫生院住院就诊,综合报销比例在90%左右。通过实施紧密型市域医共体建设以来,乌苏市四家中心乡镇卫生院月均门诊人次数2498人,较上年同期增长1131人次;门诊次均费用44元,较上年同期次均下降11元;住院次均费用911元,较去年同期次均下降334元,实现群众花最少的钱,享受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2024年9月12日,乌苏市车排子镇卫生院在为群众检查身体——李艳丽摄影.


蝶变之美三:服务收益双丰收

“我的牙不舒服,在镇卫生院医生为我洗牙,又修补了一颗牙齿。治疗结束后,还享受医保报销,真是太方便了!”近日,乌苏市哈图布呼镇赛克腾呼苏木村村民杨万有说。

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口腔医疗服务和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在基金可承受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治疗性医疗服务项目和医用耗材按程序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2023年8月,乌苏市医疗集团总院在哈图布呼镇中心卫生院投资30万元,打造特色口腔科室,口腔诊疗正式执行医保一级报销。医疗集团总院定期下派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在口腔科坐诊,让老百姓享受便捷医疗服务。

口腔科门诊开到家门口,让老百姓看牙就医切身感受到了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今年1—9月,哈图布呼镇中心卫生院口腔科就创收达100万元。

在乌苏市皇宫镇卫生院中医馆里,阵阵艾香扑面而来。乌苏市皇宫镇沙枣林村村民阿得力·赛买提一大早便来到镇卫生院看病,在乌苏市中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姜广鑫的诊断下,查出了他多日呼吸不畅、睡眠不佳的病因并及时为他开出中药进行调理。

皇宫镇卫生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马学刚说:“市级中医医院的医生带来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吸引了更多患者来看中医。”马学刚介绍,截止目前,中医馆营收11万元。

乌苏市车排子镇距离市区约70公里,该镇卫生院中医馆设立以来,推出针灸、推拿、艾灸、沙疗等多项医疗服务,吸引各村队群众及周边兵团第七师团场连队职工前来就诊。今年以来,营收超过50万元。

乌苏市中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姜广鑫说:“乡镇卫生院中医馆营收占比逐年增长,说明群众对中医理疗、治疗的认可。同时,也证明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效。”

今年乌苏市中医医院积极完善乡镇中医馆中医药服务功能建设,发挥帮扶作用,面向全市20个乡镇卫生院、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帮助基层医疗机构熟练运用12种中医药技术方法治疗基层常见病;拓展了中医药特色诊疗项目7项,增设中药房1间、中医药诊疗室3间,购进中草药240余味,有效促进基层医疗机构营收。

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卫生院口腔科门诊在为患者诊疗——李艳丽摄影


蝶变之美四:村级卫生室成“新宠”

9月27日,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卫生院喇嘛查次村中心卫生室正在进行全民健康体检,村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体检服务。

在体检现场,乌苏市人民医院与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们早早做好了准备,迎接每一位前来体检的村民。体检项目涵盖了常规的身体检查,如身高、体重、血压、血糖测量,腹部 B超,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同时,还为村民们提供了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针对体检中发现的问题,给出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以前体检要去镇里的卫生院,路程远,不方便。现在好了,在家门口就能体检,真是为我们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实事!”完成体检的村民纷纷表示。

哈图布呼镇卫生院院长张迪旺说:“在村卫生室开设全民健康体检点,不仅方便了群众,还有助于及时发现群众潜在的健康问题,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

乌苏市哈图布呼镇喇嘛查次村中心卫生室全科乡村助理医师孙燕红在该村已经工作13年。孙燕红说:“自从有了‘医共体’,更加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同时也提升了我们村医的诊疗技术水平。上级医疗专家定期对我们进行指导,我们有疑难杂症也会向专家请教,群众对我们的信任度逐步增强,身体不适都会先来我们村卫生室检查治疗。”

“通过打造基层首诊,急慢性病分治、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分级诊疗模式,慢性病和当地常见病患者在当地就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疗,真正做到‘大病不出乡镇、小病不出村队’”哈图布呼镇卫生院院长张迪旺说。

乌苏市卫健委党组副书记、主任马支援说:“今后将切实提高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激发基层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签约医生制度,确保医疗服务惠及到最远一家人。”

姚明 杨战军 李艳丽)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李振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