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国务院批复:深圳城市定位再升级

2024-10-11 15:35:39 来源:改革网 

——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10月10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务院9月26日正式批复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的有关情况。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朱国鸣,深圳市政府副秘书长、一级巡视员产耀东,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高尔剑出席。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苏荣才主持发布会。

据介绍,《总体规划》明确: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创新型城市,现代海洋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深圳的核心功能定位是发挥全国性经济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对外开放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

《总体规划》提出,构建“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都市核心区扩容提质,布局差异化发展的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推动全域平衡发展、空间网络联系、资源要素高效流动。

《总体规划》提出深圳各阶段的目标愿景为:到202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和全民共享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园,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先进城市之林,成为竞争力、创新力、影响力卓著的全球标杆城市。

新闻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产耀东介绍了《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总体规划》获国务院批复,这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后深圳首部总体规划,是实施“多规合一”取得的重大成果。《总体规划》坚持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相统一,首次实现陆海全域覆盖,涵盖了山水林田湖草海全要素,全面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是深圳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产耀东指出,《总体规划》在实施中要强化规划实施的传导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深圳要抓紧制定并出台《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意见》,明确规划实施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制,推进《规划》全面高效落实,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朱国鸣表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一直高度关注和支持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工作,在《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全省“一核两极多支点”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格局,强化珠三角核心引领带动作用,特别是要发挥深圳作为双核心之一的核心引擎作用,加快建设多中心网络化的深圳都市圈,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高质量发展先锋典范和开放包容的世界窗口。国务院批复要求深圳构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国土空间体系,《总体规划》从四个方面强化深圳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辐射带动作用,包括:加强深港澳紧密合作,推动珠三角城市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深圳都市圈,高标准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

高尔剑介绍,自经济特区成立以来,三版总体规划引领并推动着城市发展,使深圳建设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而2035版《总体规划》在延续历版总体规划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将主动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强化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通过提升核心能级、强化多点支撑、引导网状聚合等空间策略,形成均衡发展、特色鲜明的“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空间格局。

高尔剑表示,强化多点支撑,推动全域平衡发展方面,《总体规划》在推动各中心差异化发展的同时,注重新增长极培育并与周边城市充分联动,构建12个城市功能中心和12个城市功能节点,形成布局均衡、分工协作、各具特色的多中心空间格局。城市功能中心包括都市核心区内福田、罗湖、南山、前海4个综合性服务中心,着力提升服务能级和辐射能力。在都市核心区外打造盐田、龙岗、龙华等8个城市功能中心,增强面向东部优势腹地、北部相邻城市和珠江西岸潜力地区的服务能力。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和重点科技创新平台,打造西丽、蛇口、民治、坂田等12个城市功能节点,承担区内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域平衡发展。《总体规划》从编制之初就站位时代前沿,以全球视野、世界眼光谋划城市发展,对标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经验,从以下四个方面助力深圳国际化水平和全球影响力的提升: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连接全球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国际一流的高品质城市空间。(赵立东 叶仕春  □万星星报道)

[责任编辑:采风]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