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国庆不“打烊”,四川国际冲刺80亿年产值目标

2024-10-02 12:42:08 来源: 

“目前,厂区内有超过50个工作小组正在进行飞机发动机维修工作。”9月26日,记者走进四川国际航空发动机维修公司(简称“四川国际”),维修基地内一片繁忙的景象。数据显示,今年1-7月四川国际实现产值46亿元,同比增加58.48%。国庆期间,四川国际将根据客户的需求,安排加班生产。

四川国际位于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双流园区,是国内第一家致力于CFM56发动机维修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中国唯一的CFM56系列发动机原始制造商授权修理厂,主要业务是维护CFM56系列发动机以及LEAP系列的发动机,拥有先进的发动机分解和装配生产线,全面清洗和无损探测线,特种零部件修理车间;拥有占地2200平方米的试车台,装备了国际先进的MCC2000数据采集系统,具备全部CFM56系列发动机的试车能力。 

飞机“心脏”手术室

需要100%的专注、严谨 

飞机的“心脏”——发动机,每隔6至10年需要接受定期维护与检修,而负责这一重要任务的四川国际,则扮演着飞机“心脏手术室”的角色,确保其恢复最佳安全和性能状态。

 “我刚做的是发动机的内窥镜检查,相当于人体检的胃镜检查,通过飞机发动机外表预留的孔,去检查它内部的核心部件,判断可用还是修理。”孔探检验员周小峰说,这份工作必须严谨、细致,不能放过任何一个,哪怕不起眼的小问题。

 据了解,除去零部件修理、采购等,一台飞机发动机在基地的分解装配流程大概为二十多天的周期。“发动机进场之后,首先要进行分解,从拆解主单元体、子单元体再到分解为零部件,然后进行检查和维修。”据分解装配组长陈证隆介绍,发动机维修完毕后,装配组再把零部件全部组装为发动机,交付试车。 

目前,四川国际维修基地内约50个工作小组,每个工作小组6-8人,负责不同的工作板块,以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化的工作排期保证每台飞机发动机的顺利、安全交付。

 四川国际新的维修基地先后引进了发动机滑轨系统、全自动清洗和无损探伤检测线、智能集件系统以及全新的发动机零件和单元体机加设备等先进设备。新基地自2017年投运以来,这些先进设备的引入,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缩短维修周期,实现了维修服务和维修质量的高效化、精准化。

满负荷、高速运转1-7

产值同比增加58.48% 

作为全球首家可为国产C919大飞机提供发动机维修服务的厂家,从CFM56到LEAP,四川国际的技术实力不断实现跨越,其生产总值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整体来讲的话,就是一个字忙。今年一直处在高速运转,满负荷运转的状态。”据总体计划部经理熊杰介绍,整个2024年,不管是发动机进厂量还是出厂量,都远超去年同期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跨境贸易便利化,切实帮助企业减负增效。去年以来,双流自贸试验区积极创新推进“零部件便捷出区”等保税监管模式,对飞机进口零配件进行动态监管,实现便捷出境(区)。这使发动机保税维修成本降低2%—5%,助力四川国际产值不断增高,今年1-7月实现产值46亿元、同比增加58.48%,维修发动机126台,同比增加31%。

 “进入四季度,我们的目标是顺利交付计划内的发动机,冲击今年80亿的产值。”据熊杰介绍,面对即将到来的国庆假期,四川国际将安排不同的工作小组轮流值守,保质保量的交付飞机发动机。 

1999年至今,四川国际已为航空公司和飞机租赁公司大修了超过2000台发动机,完成了超过1500次发动机在翼支援服务。未来四川国际将继续秉持“创新、卓越、服务”的企业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坚定的步伐,推动航空维修事业不断发展,为民航运输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