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润物润情润到心灵深处 ——若羌县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文化润疆纪实

2024-09-23 11:30:34 来源:改革网 

如春花绽放,

润物细无声。

若羌县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文化润疆,共绘感人的画、同唱动人的歌。9月12日,该县若羌镇楼兰社区举办了“欢乐中秋·情深谊更浓”联谊会,台上的演员台下的观众,都是当地的群众。

“我们就像五仁月饼馅,包出来的月饼叫中华民族……”现场,准备上台表演《红色娘子军》的社区居民黄素芳、谢耀素道出了发自内心的感慨,这也是若羌县文化润疆的特色。

1、9月11日,若羌第一小学的学生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写毛笔字。邹焰忠 摄.jpg

 理论润心 心明眼亮

把故事讲好,把理论讲透。

这是县“红枣红心”理论宣讲团对成员的要求。宣讲团成员们理论水平高,群众爱听他们的宣讲,是因为宣讲员们找到了理论伟力与故事魅力的结合点。

给李柏回信宣讲,令人津津乐道。

“今天,我们一起给李柏写封回信……”

9月11日下午,红枣红心理论宣讲团在县楼兰博物馆开讲了,座无虚席。宣讲员古莱拜尔·斯马义声情并茂地从当地出土的李柏文书讲起……

李柏文书的影印件保存在楼兰博物馆里,讲的是1800年前,前凉西域长史李柏写信给焉耆城邦首领的故事,书信内容是约焉耆城邦首领一起平定叛乱,维护祖国统一。

今天,李柏写信的故地叫若羌,富裕且自信的若羌各族人民也给李柏写了一封回信,当地人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团结奋斗,实现了全面小康,正走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若羌篇章。

讲的用心,入情入理。

听的感动,入心入脑。

“讲得太好了,原来,这里是李柏写信的地方……”居民李国香一边伸出大拇指,一边点头称赞。

这样的宣讲,这样的场面,还有很多。

县社科联主席秦晓燕介绍,该县这样的理论宣讲队有16支,宣讲员300多人,每年宣讲2万余场,打造了八九个给李柏回信式的经典宣讲文案。

理论宣讲员要有五个好。

县红枣红心理论宣讲团负责人李宜轩说,理论宣讲员要对党的创新理论学的好、故事讲的好、现场气氛营造好、共鸣点捕捉好、现场宣讲引导好。

县妇联石榴花巾帼宣讲队还有一好,就是人缘好。宣讲队员是各部门、乡镇、村(社区)的妇女主任、妇女小组长、三八红旗手、女创业致富带头人,在群众中有威信有影响力,她们的宣讲很欢迎。

一支支懂理论、会讲故事的宣讲队在一次次宣讲中,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3、9月11日,在若羌县楼兰博物馆,该县红枣红心理论宣讲团宣讲员正在给群众宣讲《给李柏的回信》。邹焰忠 摄.jpg

以文润心 从容自信

文化富集,更能以文化人。

在若羌县,处处能感受到浓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更因为有传承千年的楼兰文化、长城文化、烽燧文化、丝路文化等。若羌因处入疆之地,豫剧、秦腔、社火等也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

若羌用好用活富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润物润情润心灵。

“滚滚长江东逝水……”9月11日,《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从县楼兰艺术团的排练室传了出来。团长艾西丁·吐尔逊正指挥团员演奏《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红楼梦》的主题曲。

与众不同的是,演奏的乐器是都它尔、弹拨尔、艾捷克、手鼓等民乐器。民乐器演奏“四大名著”电视剧主题曲,深受当地群众和游客们的欢迎,每月都要演出二三场。

当地群众心中还有一位“网红”。

他叫阿力木·库尔班,到河北拜师学成了一门绝活——变脸。学成归来,首演就一炮走红,成了每场大型文艺活动的保留节目。

“我刚应邀到部队演出回来……”阿力木说着,拿出一张“‘蓝盾魂·楼兰情’战地篝火晚会”节目单,“变脸”仍是当晚演出的压轴戏。他表示,准备开办一个“变脸”培训班,自已还打算到河南学“幻影三变”。说着,阿力木甩出一个水袖,转身又是一个兰花指,展示他过硬的戏曲功底。

当地群众喜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游客也深受感染,喜欢这里无处不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氛围。

县文旅局党组书记李建峰拿出一套该县开发的文创产品——“通关文牒”介绍,这套“通关文牒”由若羌风光、长城名胜、新疆美食、楼兰诗词组成。“文牒”上盖满了对应的印章,就算“通关”了,来若羌到此一游。

该县还从出土的楼兰织锦残片中提取织锦纹,开发出了丝巾、钢笔、保温杯、冰箱贴等系列楼兰文化产品。

这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被开发成可唱、可演、可用、可触摸的文创产品,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中,也深受游客们的欢迎。

润物又润心,当然从容自信。

4、9月11日,若羌县楼兰艺术团的成员正在排练民乐器演奏《四大名著》电视剧主题曲。邹焰忠 摄.jpg

“三交”润心 情深谊长

交往交流交融,重在一个“交”。

若羌在领悟“三交”中又赋予“交”的诸多含义,并应用到社会治理和百姓生活中。“交”在调解纠纷、解决问题中体现;在中医望闻问切中应用;在传统节日中生辉;在共享百家宴中呈现;在挥毫泼墨中展示……

9月9日晚,若羌镇胜利社区的居民议事会上,居民提出了物业管理中的诸多问题,经深入交流,达成一致意见,依相关法律规定,启动罢免物业公司程序。社区党支部及时引导,指导小区业委会成员一一走访各族居民,在征求各族居民的意见中,深度交往交流交融。

相比解决问题的“交”,红色教育的“交”更有广度。

吾塔木乡吾加布拉红色小院陈列馆有一本参观者登记簿,记载着:“6月12日,巴州关工委13人”“6月28日,若羌镇团结社区爱心生日会26人”“8月23日,郑州游客5人”……

9月11日下午,红色小院陈列馆中的交流室里传来欢快的琴声,当地艺人、村民、游客用琴声和歌声交流参观感悟,很快融在一起。

相比社会层面的“交”,中医馆里的“交”更有深度。

望闻问切,家长里短……9月11日,铁干里克镇卫生院中医馆的中医李东山分别给赵炳芳、热孜完古丽·赛迪把脉。他们是老相识了,李东山也从聊天中感知她们的身体正在好转,又开了几服中药巩固,他们的感情也越来越亲切。

今年1至8月份,中医馆接诊5000多人次,仅李东山就接诊2000多人次,许多患者病好了,又和医生们成了好朋友。

这种“交”与“融”的温馨故事和场面还有很多。

开学了,幼儿园的小朋友开笔点朱砂,开启了互相欣赏的新生活;若羌第一小学的穆尼萨·亚库普、伊合丽麦·吾拉木在书法老师的指导下,写下了横平竖直的中国字;节日里,各族群众在一起做拉条子,从水与面的关系中悟出了休戚与共的道理……

一相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而赋予了理的故事更能打动人。

粒粒朱砂沾笔头,展开画卷素笺勾。

城南红枣唐僧品,苑北碧桃王母收。

星暗风狂丝路怨,月明云抒塔河讴。

楼兰故地金枫意,今赋新诗鸿志酬。

将若羌推动文化润疆的特色之举,再赋一首《七律·楼兰诗意》来形象概括,让今日新楼兰的故事更有情有理,也更感人。

2、9月12日,铁干里克镇卫生院中医馆的中医李东山(左一)在望闻问切中,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邹焰忠 摄.jpg


短评:滴的要精准还要恰到好处

巴音郭楞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焰忠

一个“润”字三点水,告诉我们滴灌不仅要精、要准,还要恰到好处。

宣讲党的创新理论,要让群众爱听,听得懂用得上,就需要我们找准思想伟力与故事魅力的结合点。这个点找得好、找得准,就会像精准滴灌一样,收到恰到好处的效果。

从焉耆县的七个星佛寺遗址博物馆、尉犁县的长城文化博物馆,再到若羌县的楼兰文化博物馆,陈列着数以万计的饱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千年文物,如何活化利用,也需要在把握精准与恰到好处上下功夫,如精准滴灌一样润物润情润到心灵深处。

如盐在水,如花在春,理论的伟力、文化的魅力,通过精准且恰到好处的滴灌,让万千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凝心聚力,汇聚起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新疆的强大动力。

润物细无声,润出的是自信、智慧和无穷的力量。

(邹焰忠 张达 苏波)


[责任编辑:李振锋]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