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金沙遗址博物馆全景。(金沙遗址博物馆供图)
本网讯 9月14日,“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媒体团来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身临其境触摸3000多年前古蜀王国频繁、宏大的祭祀活动和璀璨辉煌的古蜀文明。
金沙遗址发现于2001年2月,经过多年的勘探与发掘,基本探明遗址的分布面积约5平方公里,发现了大型滨河祭祀区、宫殿区、墓地和一般居址区,出土了金器、铜器、玉器、漆木器、陶器及象牙等珍贵文物上万件。金沙遗址是我国进入21世纪后第一个重大考古发现,也是四川继三星堆之后又一个重大考古发现,其年代略晚于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长江上游古代文明中心,是古蜀王国的都邑,代表古蜀王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一次转移和古蜀文化的传承。
据介绍,金沙遗址博物馆内的遗迹馆,采取大跨度钢结构,最大限度地保证了遗址的完整性。这里展现了中国迄今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好、祭祀礼器埋藏最为丰富的古代遗存。
值得一提的是,镇馆之宝太阳神鸟金饰是古蜀先民黄金艺术的巅峰之作。2001年在金沙遗址祭祀区出土。直径12.5厘米,厚0.02厘米,重20克,含金量94.2%。金饰图案分内外两圈,内圈一个旋转的火球——象征着太阳,外圈等距分布着四只展翅飞翔的神鸟,四只神鸟围绕着十二道太阳芒饰循环往复,生生不息地飞翔,与上古神话《山海经》中“金乌负日”的传说相映证。
金沙遗址的发现,将成都的城市史提前到距今3000年左右。2011年,“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被确定为成都市城市形象标识的核心图案。
“从3000年前古蜀文化出发,博物馆不断寻求多元跨界合作,将文旅融合引入博物馆运营机制,树立特色文化品牌,让古老文明在现代社会迸发出全新活力,让传统文化与当代城市生活共融。”金沙遗址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太阳神鸟”为精神核心,以文化惠民为服务根本,首创的“金沙太阳节”已成为国内独具魅力和影响力的新春文化盛会,并率先推出“夜游金沙”博物馆夜间开放新模式。
金沙遗址博物馆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对古老的金沙文化进行现代语境的表达,金沙文化的受众更加多元,从而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历史与艺术对话交流的平台,博物馆成为连接社会公众与城市多元文化的纽带。围绕古蜀文明形成的文艺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原创音乐剧《金沙》、4D电影《梦回金沙》、第一部代表中国获得奥斯卡动画电影评选资格的《梦回金沙城》、新加坡国际音乐节委约作品弦乐四重奏《金沙•找魂》、代表四川参展世博会的《古蜀颂•太阳祭》油画、全国第一部文物诗集《金沙物语》、由以色列著名编导创作的现代舞剧《根》等作品。通过多种艺术形式对古老的金沙文化进行现代语境的表达,让金沙文化的受众更加多元,从而搭建起传统与现代、历史与艺术对话交流的平台,使博物馆成为连接社会公众与城市多元文化的纽带。
此外,根植于古蜀文明与世界古老文明之间相似的精神信仰,近年来金沙正在世界范围内构建古蜀“朋友圈”。目前金沙已与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奥地利、澳大利亚、墨西哥、秘鲁等国外的十余家知名博物馆与学术机构签订合作共建协议,以古代文明研究、交流展览、人才培养为切入点,开展长期深入的合作。
2023年,第3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成都举办。在这个全球聚焦的盛会上,金沙元素贯穿全程,不仅巧妙融入会徽、火炬、奖牌、火炬塔等,太阳神鸟金饰图案还“置顶”东安湖主会场,托举着古蜀金沙与现代城市对于希望与梦想的永恒追求。
接下来,金沙遗址博物馆还将进一步提升古蜀金沙文化海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积极拓展古蜀“朋友圈”,为今后的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参考。让古蜀文明、让金沙文化走向更多、更宽、更远的地方!(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高寒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