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用心守护“石”光 将“四普”答卷写在青山绿水间

2024-08-30 17:41:35 来源:本网专稿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扎实有序推

8月以来,调查46个乡镇(街道)、553个村,完成912处“三普”数据复查……1个月不到,资阳市安岳县圆满完成文物普查外业工作,而这原本是3个月的工作量。作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国家级试点县(石窟寺及石刻),该县正以实际行动为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推进贡献智慧力量。

上下一心

共筑文物普查基石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分秒必争!”自文物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安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印发《安岳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先后召开普查领导小组会议4次,专题研究会议3次,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会议8次,现场指挥调度5次,全面协调指导普查重点事项。

全县46个乡镇(街道)均已建立本级普查机构,形成了以县文物局为牵头单位、16个相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46个乡镇(街道)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为全力保障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县财政划拨140万元作为年度普查经费,并先期调度20万元用于保障普查攻坚阶段的各项支出。同时,县中医医院还为普查队员提供医疗保障和防暑物品包,确保每一位普查队员能够安心工作。   

精进不休

打造文物普查铁军

“我们手里的设备,不再是普通工具,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为了提高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安岳县引入了10套无人机、手持采集终端和测距仪等专业设备,辅助野外调查数据采集工作,大大提高了普查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普查工作中,安岳县注重提升普查队伍的专业素养,通过组织普查队员积极参与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班和市县业务培训,确保所有普查相关人员都了解普查政策及要求,熟悉掌握普查标准规范、系统及软件操作。同时,设立专家指导组,由省考古研究院专家牵头,对普查中出现的问题全程提供专家咨询意见。

此外,当地还特别重视对人才的支撑和培养,集校地合作之智,与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达成普查调研课题合作,协调环境设计专业7名硕士研究生参与文物点位专业图像绘制,同时借助省市文物专家、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组建了一支支专业素养高、战斗力强的普查队伍,全面提高普查质效。

在文物普查现场,手持采集终端和测距仪的普查队员们正忙碌地采集数据,高校相关专业的研究生们正忙着为文物点位绘制专业图像。他们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文物工作者,也有充满活力的新人,各支队伍自觉发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助推普查新人向全能人才转型。

敢为人先

探索文物普查新路

行动,是最好的执行力。八月,骄阳似火。在安岳县的乡间小道上,一支支普查队伍正穿梭于各个文物点位之间。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用脚步丈量着每一寸土地。

作为全国文物普查试点县,安岳县承担着为其他地区提供经验和借鉴的重要使命。为了不负这份重托,安岳县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能打硬仗的优良作风,做足攻坚准备、落实人员分工、倒排普查工期。

10支数据普查分队科学制定每日普查工作计划,高效开展野外调查,每日总结复盘编写工作日志,整理备份普查数据及影像资料,确保普查成果全部留档和全过程可溯源检查。他们迎着朝阳出发、送走晚霞才归,面对太阳的炙烤、荆棘的阻挠、蛇虫的侵扰,虽陆续已有30余人次队员中暑,20余人次队员不同程度受伤,但依然没有一人退缩。

同时,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分别深入普查一线,与普查队员一起开展工作。县委分管领导在“四普”野外作业中不慎受伤,仍旧坚持跟进工作,这种坚韧不拔、以身作则的精神,也成了每一位普查队员的强大动力与激励源泉。

随着文物普查工作的深入推进,安岳县已逐步构建起全员参与、整体发力的工作格局。县级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和广大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共同为文物保护和利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未来,安岳县将继续发扬先行先试、善作善成的优良作风,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物普查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模式,同时探索文物保护和利用的新路径、新方法,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潘政吉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唐元龙)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