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大民生。近年来,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的公共厕所设施环境已发生质的飞跃,美学、智能、共享等理念正不断融入公共厕所建设当中。厕所虽小,却一头牵着民生,一头牵着文明,城乡“厕所革命”能带给市民哪些体验?
城市厕所提档升级
在资阳市安岳县普州文化广场,一座四面绿植环绕的公共厕所坐落在广场旁侧。这是2023年安岳县城公厕改造以来“变身”的第一座公共厕所,也是安岳县使用频次最高的一座公共厕所。公厕改建之初,秉持“适老适幼”“关怀女性、残障人士”等观念,从入口处便增设了全流程助力扶手,并将儿童坐便器、可折叠多功能台等设施都融入了第三卫生间中,同时也增设了母婴室、自动感应冲水系统及智能新风系统等智能化、人性化设施,在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的同时,努力为不同需求的市民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据安岳县环境卫生管理所所长蒋军介绍,每座公厕从早上7点到夜间10点都配有专门管理人员,负责公厕内外日常维护及卫生清洁。“安岳县城区公共厕所的使用频次一直都处于高位。公共厕所管理得好,不仅为群众提供了便利,还改善了人居环境。”蒋军介绍道。
据悉,安岳县城区共有公厕53座,自2023年城区老旧公厕升级改造以来,已有23座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
农村厕所加速改革
“厕所没改造之前我们用的是旱厕,旱厕需要垫土、除粪,夏天味道很大,苍蝇也多,很不卫生。”家住安岳县乾龙镇的李大爷谈起厕所改造前的情况很是感慨,如今李大爷家的传统旱厕变成了干净卫生的水冲式厕所,室外的粪坑改成了无害化的三格式化粪池,农家小院彻底告别了脏乱臭的问题。
伴随着农村“厕所革命”项目推进,农村厕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像李大爷这样的乡亲们告别了过去的生活方式,将“将就”变成了“讲究”。同时农村户厕管护主要采取“谁使用、谁管护、谁负责”的原则,由村“两委”移交给农户使用并明确管护须知和管护责任,确保农村厕所建好、用好、管护好。
截至目前,安岳县已累计完成311个行政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项目建设,占比59%,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6.5万余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3.92%。
公厕提档升级和户厕改造是安岳县城乡精神文明建设的缩影。厕所革命推进过程中,既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引导,又要将建设质量作为第一要务,更要将群众满意度作为改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群众算好健康账、经济账和文明账、精神账,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齐飞,全面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易奎西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唐元龙 图片由安岳县农业农村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