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伊宁市:优化营商环境 刷新项目建设“伊宁速度”

2024-08-24 17:38:58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今年,伊宁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自治州“8+1+1”产业集群和“1+10+X+N”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优势产业”,高标准推进项目建设,辐射带动各项经济指标全面提速增量,为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从开工到开业仅用120天项目建设刷新“伊宁速度”

8月19日,伊犁“欢乐嘉年华”智慧文旅城一期项目举行了隆重地开业仪式。从四月份开工建设到八月份开门营业,这样的建设速度着实令人震撼。

海天集团董事长杨秀淮在开业仪式上用“初心、匠心、信心”三个词表达了内心的激动。杨秀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的项目不可能完成这样的进度”。

海天集团副总裁王光模是伊犁“欢乐嘉年华”智慧文旅城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个项目建得快,最主要的因素是伊宁市的营商环境给力,很多事情包联领导亲自过问,办理起来非常快捷。尤其是项目前期手续,按以往的正常流程估计得两到三个月,而文旅城项目通过‘惠企绿色通道’只用了两个星期全部办理完成,为项目施工争取了时间。其次是海天集团的资金保障和成熟的施工队伍保障,是推动项目快速建设的重要力量”。

伊犁“欢乐嘉年华”智慧文旅城是海天集团斥资60亿打造的集酒店、商业、娱乐和旅游于一体的智慧文旅商业综合体。海天集团董事长杨秀淮告诉记者,整个项目将在2025年全面竣工并投入运营。“欢乐嘉年华”智慧文旅城也将成为六星街、喀赞其之后的又一个旅游打卡地。

王光模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伊宁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惠企绿色通道”。为了感受这里的“贴心服务”,记者在没有打招呼的情况下专门约了企业负责人黄伟芳一起到“惠企绿色通道”办理营业执照。整个营业执照的办理过程用了大概一小时二十分钟时间,期间的工作流程都是由工作人员完成的,尤其是跨部门的业务,工作人员都是通过电话沟通,通过网络平台完成的,真正做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黄伟芳告诉记者:“之前办理营业执照最快也得3个工作日,来来回回得跑好几趟,像现在这样,几个小时真的不敢想”。

伊宁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协调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伊宁市重点投资项目政务服务保障机制主要是针对从内地招商引资过来的重点企业,以及项目指挥部梳理出来的重点企业,进行“一条龙”服务,“一对一”服务,最大限度提高办事效率。

提前一个月实现封顶项目还在快马加鞭赶工期

现在,伊宁华美胜地酒店项目也在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着,并且比计划工期提前一个月完成了整体封顶。酒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还在继续抢进度、赶工期,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完成外墙封闭和内部供暖,为冬季内部装修创作条件。该项目将建设奢华洲际酒店、假日酒店,并配套会议中心,着力打造伊犁州首家奢华五星级酒店。

伊宁华美胜地酒店项目负责人毛永告诉记者,酒店项目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与项目管理部门的“保姆式服务”分不开,与各职能部门的“主动靠前服务”分不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很多事情都是包联领导和包联干部在操心,比如施工车辆的通行证,职能部门早早办好送到了工地上,这让他没想到。工程的每个阶段要进行质量检测,按照常规操作,是企业先报请职能部门,然后由职能部门派出工作人员前来完成,这一来一往最少也得三两天时间。而现在,职能部门比企业还着急,几乎每天都有人来了解施工进度,了解施工过程中的困难诉求,到了时间节点工作人员早早就来现场完成检测工作,一点时间也不耽误,企业既省心又省力。

丝路天域国际文化城项目也是伊宁市重点推进的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约128亿元,在伊犁河南岸约1550亩的土地上打造一个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国际文化城。该项目于今年四月开工建设,截至目前,一期已完成实物投资5000万元。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丝路天域国际文化城建成后将提供更优质的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服务,为产业链的上下游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如果把2024年说成伊宁市的“项目建设年”估计没有人提反对意见。的确,从最北端的苏拉宫工业园到伊犁河南岸,从年初春雪还未完全消融到现在的秋意渐浓,伊宁市项目建设的脚步一直都很“密”很“急”。

那么,到底是怎样的保障机制给企业吃了“定心丸”,让他们“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建项目,发展自己的事业?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政府有力度牢固树立“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意识

“优化营商环境”绝对是2024年政府行文的热词,这种“软实力”建设从上到下,一以贯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自治区出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50条措施》,要求多设“路标”、少设“路障”,助力企业安心经营、放手发展。伊宁市更是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项目建设的“生命线工程”。8月3日,伊宁市召开的2024年1至6月经济运行调度会强调,要牢固树立“乙方思维”和“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意识,切实凝聚起“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人人都促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

据记者了解,今年以来,伊宁市委、市政府层面召开的与“优化营商环境”有关的会议不下五次,各大部门,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都有各自的落实清单、时间表,层层有督办,级级抓落实,“公务员就是服务员”的意识已经树立在政府工作人员的心中。同时,市政府把法治思维贯穿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各领域、全过程,也给企业吃下“定心丸”。

伊宁市专门有一个为项目服务的微信群,共有354名群成员,其中有市委书记、市四套班子领导、各企业负责人、政府各部门负责人及与项目工作有关的政府工作人员。从每天发出来的群消息可以看到,落地伊宁市的项目都有包联领导和包联干部,几乎每天都有政府工作人员在施工一线与企业“并肩作战”。记者注意到,只要企业负责人在群里提出诉求,两分钟之内必有回复,后续的解决方案也会迅速发到群里。300多双眼睛,从领导到干部,再到企业,每个人都是监督员。

服务有温度让企业找到“回家”的感觉

伊宁市项目工作指挥部、伊宁市投资促进中心是伊宁市为了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专门设立的机构,组成人员都是从各个部门抽调的业务骨干,每个人都充满了干事创业的激情。

伊宁市投资促进中心主任方淦,是伊宁市前些年从内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自上任以来,他带领着这个年轻的团队围绕自治州"8+1+1"产业集群和"1+10+X+N"产业体系建设,认真研究六大优势产业产业链图谱,充分借助援疆资源、商会、第三方公司等不同渠道,以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为主阵地,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中心还为企业项目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增强企业在当地投资的信心和决心。

伊宁市发改委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张荣认为,“保姆式”全流程服务,就是要严格实行项目包联制度,做到企业项目“无事不扰,有需必应”,快速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堵点,确保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达效。

海天集团董事长杨秀淮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海天集团所感受到的,就是伊宁市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回家’的感觉,我们后期将更加有信心,更加努力地把二期项目快速建成,为伊宁市人民和全国各地的游客带来更加美好的体验。”

据了解,今年以来,伊宁市24个涉企职能部门搜集解决企业诉求349条,邀请423家企业来伊考察,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的新项目67个,计划投资606.77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08个,实现到位资金244.13亿元。计划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31个,总投资1030.93亿元,年内计划投资198.1亿元,涵盖市政基础设施、特色旅游、商贸物流、能源交通、生态修复、农村水利、民生保障等多个领域,兼具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具有投资规模大、涉及领域广、拉动能力强的特点,特别是社会投资、优势产业项目年度计划投资超过80亿元,这对于伊宁市补齐短板弱项、优化产业结构、助力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将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杨宪平)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李振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