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5000元的住院费用,医保结算后,自己只需要承担1500元。”8月5日,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患者刘志亮为地区医保政策点赞。
参保人员住院费用个人负担部分减少得益于地区大力推进DIP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以下简称DIP付费)。
DIP付费是在总额预算机制下,基于大数据应用,将疾病主要诊断和治疗方式进行组合形成病种,根据每年应支付的医保基金总额确定每个病种的付费标准,对医疗机构每一病例实现标准化支付,可避免过度医疗,降低患者就医负担。
“与传统付费方式相比,DIP付费更加科学、精细。”地区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科副科长赵颖介绍,通过定点医疗机构等级系数差异化,有效解决了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服务成本不平衡的问题,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落实。
自2020年11月被确定为全国71个国家级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以来,地区结合医疗服务能力和支付方式改革实际,分年度、分步骤、分批次开展DIP支付方式改革工作。
建成由341名专家组成的DIP支付方式管理专家库,通过定期组织召开DIP病种分值、医院等级系数论证会、DIP运行情况座谈会等,收集各方合理意见建议,推动DIP支付方式改革标准化、规范化。
遴选20个适宜在基层治疗、医疗费用相对稳定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纳入DIP付费基层病种,14个适宜中医技术治疗的病种纳入DIP付费中医优势病种,将符合条件的日间手术费用纳入医保住院结算,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
医保改革关乎民生。地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医保数字化改革为杠杆,撬动医保领域全面深化改革,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服务效率,目前已形成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体系,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截至目前,地区已将统筹区域内符合条件开展住院服务的139家医疗机构全部纳入DIP付费范围,基金覆盖率85.41%、病种覆盖率94%。
下一步,地区医保局将进一步全面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强化辖区医疗机构和医保经办机构专门业务培训,不断修正与完善病种目录和分值,充分运用DIP付费智能监管平台医保大数据分析系统,强化多角度、多维度数据分析,建立健全违规筛查机制,全力破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吴智萍蓟玉强)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