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立“愚公移山”之志 变戈壁为绿洲 ——采访自治区纪委监委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工作队

2024-07-31 20:51:37 来源: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为贯彻党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驻村工作决策部署,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培育壮大乡村富民特色产业,自治区纪委监委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工作队一批又一批干部带领村民在实干中,着力破解发展瓶颈,探索出一条不断提升乡村发展能力和群众收入水平的幸福发展之路,记者采访了自治区纪委监委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工作队队长南田地。

航拍大全景.png

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自治区纪委监委驻依也勒干村工作队驻村基本情况,及取得的成果?

南田地介绍:2017年以来,自治区纪委监委驻阿克陶县皮拉勒乡依也勒干村工作队充分发挥协调、指导、督促、帮助作用,在工作队和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依也勒干村实现了村庄发展有规划,群众增收有途径,学习发展有目标,群众权益有保障等从无到有的转变,陆续建成林果基地、奶牛场、砂石料场、面粉厂、木材加工厂、屠宰点等19个产业,实现2019年年底整村脱贫。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稳扎稳打,一步一个台阶到2023年实现村集体收入293.3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0700元。依也勒干村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群众人居环境、家庭收入、精神面貌明显改变。

IMG_20230810_202338(1)(1).png

记者提问:驻村工作队以后有哪些新的发展规划、采取什么措施?

南田地从依据依也勒干村立足资源优势,整合资源促产业发展调整,科学布局产业发展空间结构,科学谋划以“种植+养殖+旅游”的乡村产业体系定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产业发展等几个方面回答记者。

重点抓特色林果业种植带动村民脱贫增收致富。

依也勒干村立足耕地、林地资源,结合农民自身优势和发展意愿,重点抓粮食生产、特色林果业种植。

依也勒干村近三分之一是戈壁滩,曾经是一个“风吹石头跑,一亩良田半壁沙”的后进村。2017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通过深入调研、征求意见,下决心向戈壁荒滩要效益、要经济,挖掘戈壁荒地潜能,发展以巴仁杏、杏李、桃子、西梅、大果沙枣为主的特色林果产业,着手打造万亩林果基地。面对遍地的戈壁石,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带领各族群众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开发不等面积的戈壁滩。七年多来,发动全体村民挖石填土、改良土质,投入劳动力10余万人次,挖出戈壁和回填换土800余万方,在寸草不生的戈壁荒滩上硬是抠出来7000余亩的大果园,筑起了3000多亩防沙生态带。同时积极与各级水利部门协调用水计划,立项修建16公里防渗渠、3公里线路架设、3000亩滴灌铺设,修建沉沙池、蓄水池、灌溉用井,修建22座板涵、200余座管涵(水闸)等。截至目前,林果基地形成巴仁杏3300亩、桃750亩、西梅876.9亩,以及核桃、大果沙枣、石榴、桑葚、梨等特色林果,超过60%开始挂果。曾经的戈壁滩,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路,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赛苏木业奶牛.png

赛苏木业奶牛

打造全产业链条,发展乡村生态游,促进农民增收。

2021年,经工作队和村委会研究决定,采取“抱团发展”的思路,成立村办“马力其养殖合作社”,以“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占地347亩牛羊养殖基地,24座养殖棚圈24000平方米,实现畜牧产业规模养殖,159户农户参与并受益,为村民搭建了养殖增收的快车道。

引进新疆塞苏牧业科技有限公司与政府合作建设观光奶牛牧场,企业投入3000万元建设基础设施,政府投资3900万元采购1500头荷斯坦母牛,由企业托养,合作期限20年,塞苏牧业每年按照政府投入资金的8%进行分红,每年为依也勒干村村集体增收80万元。

引进西域春乳业公司,与政府合作建设3000头养殖规模的奶业基地,已开始投产,为后期科学化养殖、信息化管理、流程化饲喂提供标准示范,企业租用财政资金建设养殖设施,按比例向乡村分红。

目前,依也勒干村内有两家大型养殖企业,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屠宰点1个、饲草料场1座,养殖大户110户。

发挥绿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

依也勒干村原有3000亩胡杨林原因干旱缺水濒临死亡,驻村工作队和党支部挖渠引水,使胡杨林重现生机,并挖掘乡村生态功能,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游。经多方筹资建设成占地670亩的胡杨林生态公园,在胡杨林里搭建起了木栈道,修建毡房、木屋民宿、儿童水上乐园、人工观光湖、群众大舞台、休闲凉亭等,鼓励村民走进胡杨林创业就业,让村民共享“生态红利”。

MYIMARCS-ZVU5-DV2I-7EGG-FVHJFQ3G1OBV(1)(1).png

依托万亩林果基地,新修连接林果基地至旅游产业发展基地葡萄长廊3.3公里,建成日接待500人以上的蟠桃生态园和日接待1000人以上的“水上乐园”旅游基地,游泳池、旋转木马、游船等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相继落地,赛马场、滑雪场等项目正在施工建设,形成一条“春季赏花+夏季游泳消暑+秋季瓜果采摘+冬季滑雪赛马”的生态旅游路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实际困难。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做好低收入家庭常规监测,落实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困难残疾人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退役军人补贴、高龄补贴、临时救助等,切实解决低收入家庭实际困难。全面做好脱贫户就业,做到脱贫人员应就业尽就业,没有出现脱贫人口未就业的问题。

胡杨庄园.jpg

胡杨庄园夜景

认真开展乡村人口大普查、“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核查,强化防返贫致贫监测机制,对116户491人“三类户”常态化帮扶,制定“一户一策”进行帮扶,确保收入稳定。对筛查确诊的24名需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已全部免费接受治理;积极争取残联支撑,对后天失聪患者,为其免费提供助听器。目前,村民人均收入已达20700元。

依也勒干村在资源资产的盘活利用方面,积极探索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措施,拓宽农民增收途径,激发村民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从而探索“富民”与“稳疆”的实践路径。

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李振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