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四川省团省委联合省委社会工作部、民政厅、交通运输厅、水利厅、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消防救援总队、省科协、省残联共同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四川省赛决赛暨公益创业赛选拔赛结果公布,经过激烈的角逐,共青团乐至县委推荐的检察院“萤火虫”法治宣传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银奖。
“萤”光守护点亮未来
“铁肩担道义,柔情护少年。”在帅乡大地,有这样一支致力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团队,他们以综合履职为牵引,围绕“一体履职、强化监督、全面保护”为主线,从阵地建设、品牌打造、机制搭建、履职赋能等方面持续发力,以检察履职撬动各方,汇聚“萤火”之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打造未检中心 构筑多维护航体系
以“中心+平台”夯实保护基础。在全省率先建成未成年人检察中心。该中心面积约1300平方米,在设计上将“萤火虫”品牌“追随光、成为光、散发光”理念贯穿始终,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融合履职的需要,设置功能区11个,整合未成年人检察办案、法治宣传、社会支持三大功能于一体,为开展“捕、诉、监、防、教”和“一站式”办案、综合救助提供专门阵地支撑。中心启动运行情况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国家级媒体报道。中心启用以来,已先后接待师生1200余人次,获得一致点赞好评。
以“中心+机制”推动融合履职。联合公安、民政、教体、妇联、共青团等五部门会签建立涉未成年人案件“必问”机制,一体推动线索发现、调查取证、救助保护、法律监督等工作,形成线索联查、案件联办、执法联动、宣传联行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新格局。目前,适用该机制已办理案件15件,移送线索6条,制发检察建议2份。该工作经验被省院检察交流专刊、市院工作检情采用。
以“中心+资源”撬动六大保护。主动链接学校、政府、社会资源,协调县委宣传部、县妇联、资阳市心公益组织在未检中心设立心理辅导室、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室、社会服务工作站,整合全县心理咨询师、社工人员、志愿者等人员力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21人次,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15人次,提升未成年人综合保护工作效能。该项工作得到省院高度肯定,促成全省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推进会在乐至成功召开,乐至县院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突出品牌效应 唱响法治好声音
组建专业宣传团队。取“聚萤火微光照亮夜空”之意,打造“萤火虫”法治宣传品牌,创新探索组建宣传员、辅导员、监督员等多重身份的“三员”队伍,确保法治宣传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法治化。团队成员共开展志愿服务418次,服务对象20余万人次,服务总时长5225小时。
创新升级宣传模式。丰富“五个小”宣传模式,录制原创普法广播29期,设置校园法治专栏108个并定期更新,开展法律知识测试15次,派发学习、体育用品4万余份。设置“萤火虫”法律服务站,延伸学校保护阵地,利用法治讲座、检察信箱、未检小程序等多重渠道,收集法律咨询、侵权线索、保护需求等信息,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法律帮助30余人次。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开设线上“萤火虫”宣传专栏,制作发布H5新媒体、微视频、微电影等39期,向公众分享普法小知识,阅读、点击量达上万次,多个“萤火虫”作品获国省媒体采用、评优。“萤火虫”法治宣传品牌获评四川省检察机关“检察产品特色品牌”。
汇聚多方保护之力。联合法院、教体、共青团等举办“青春志愿·与法同行”模拟法庭活动,“线上+线下”受众达4万余人。与县教体局会签《利用乐至县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开展法治教育实施方案(试行)》,推动基地规范化常态化使用。延展小广播形式,与县教体局会签《“萤火虫”校园小广播实施方案》,凝聚师生力量传递法治能量。协同民政、妇联、教体、社区等单位,开展“萤火虫”专题联合法治巡讲43场次,凝聚保护共识,提升保护成效。
“未检是法律力度与温度的结合。”下一步,乐至县检察院“萤火虫”未检团队将坚持以“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为原则,从品牌建设、融合履职、阵地打造、机制创新等方面精准着力,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提供有力检察保障。(图片由共青团乐至县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