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年来,眉山市洪雅县锚定“两山”转化示范县、绿色发展先行区目标,积极探索“零碳农业”发展模式,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今年,该县在水稻种植领域创新应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让稻米更健康。
季夏时节,走进柳江东岳核心示范区,眼前是一片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稻田景象。微风拂过,稻浪翻滚,仿佛大自然的绿色绸缎铺展在大地上。在秧苗间,一列列白色的害虫诱捕器犹如一盏盏明亮的“吊灯”、一个个站岗的“护卫”,默默地守护着稻田。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专家正与农户一同穿梭在稻田间,仔细查看水稻的长势,检查诱捕器的运行情况,并拨开秧苗详细了解了稻田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该县农业农村局农技推广研究员李世洪介绍:“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基地是洪雅“东坡大米”“洪雅大米”生产基地。这个基地的面积是800亩,目前用生物和物理防控病虫害。当前,这片水稻处于拔节期,虫害主要是水稻二化螟,病害有纹枯病、稻曲病和稻瘟病。我们主要运用性引诱剂(性信息素)来防治二化螟,运用生物农药比如井冈霉素、芽孢苷素等生物农药来防治水稻的病害。”
农技专家介绍的就是该县今年水稻种植推广运用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其中,针对危害秧苗生长的主要害虫,二化螟这一“钻心虫”,通过在诱捕器内施放性引诱剂,能够大量诱捕其雄虫,从而减少雌虫的产卵量,达到控制虫害的目的。生物农药的应用则充分利用了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对病害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实现对水稻病害的绿色防治。
业主孙潇雨介绍:“今年,我们基地采用绿色防控技术,从田间来看,病虫害防范效果显著,基地实现了化肥化学农药零使用,亩节本增效300元左右。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田间巡查管理,发现病虫害及时防治,确保今年水稻丰产丰收。”
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洪雅示范区,让农产品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就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转化运用。近年来,该县持续擦亮“国家生态县”“四川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金字招牌,探索“零碳农业”发展模式,通过推行化肥零使用、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等措施,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两大行动。截至目前,全县已建立化肥化学农药减量示范点27个,实现每亩化肥减量30%、农药减量25%。
“洪雅率先在全市发布‘洪雅大米’原料稻谷生产技术规程。今年,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李世洪介绍,“目前,对二化螟的防治,运用性诱捕剂(信息素)防治面积达到2万多亩,利用生物源、植物源农药防控覆盖面积已达80%,确保了全县水稻绿色有机生产。” (肖蒙 中国改革革报改革网 何广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