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印发实施《促进全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加快开辟低空经济发展新赛道,推动低空消费、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助力现代化河南建设。
《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完成低空基础设施布局,初步建立低空空域管理机制,建成10个左右通用机场和一批直升机、无人机起降场地、起降点;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低空经济规模达到3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力争超过20个,全省通用飞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8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100万小时;产业生态逐步完善,打造20个低空标杆应用场景。到2027年,建成20个左右通用机场及兼具通用航空服务功能的运输机场,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60家左右,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超过25个,通用飞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10万小时,无人机飞行时长力争达到200万小时。低空经济标杆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容升级。
《实施方案》指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丰富、枢纽体系完备、快递业务规模巨大等多重优势,推动低空产业融合发展,扩大低空消费、公共服务、低空物流和短途运输规模,鼓励多元主体参与,打造多元化特色消费应用场景。强化机制模式创新,推动低空飞行与旅游、运动、摄影、娱乐、表演等消费活动相融合,培育形成低空消费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鼓励发展“低空+”文旅消费、“低空+”运动消费、“低空+”教育培训、“低空+”会展等多形式的“低空+”消费模式。进一步拓展固定翼飞机、直升机、无人机、eVTOL等低空飞行航空器在航空应急救援、农林植保、航空医疗救护、自然资源领域、市政管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鼓励各地、各相关部门梳理整合各领域低空飞行服务需求,滚动发布公共服务领域低空场景指导目录清单。
《实施方案》指出,充分发挥郑州、安阳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和安阳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低空经济发展平台作用,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图谱,聚焦整机制造和关键配件生产,强化科技创新,不断延链补链强链,着力提升低空产业研发制造水平。加强军方、民航和地方的协同联动和信息沟通,建立健全全省低空空域统一管理机制,积极开展低空空域分类划设工作,全面提升低空空域服务保障能力。完善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引育方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搭建低空经济交流合作平台,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围绕飞行安全监管、服务保障和行业规范发展等方面,研究出台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低空经济规范化、制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