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广西-中国改革报看广西,广西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源网荷储”新业态 释放发展新动能

——河南出台三个《实施细则》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2024-06-11 16:37:09 来源:改革网河南新闻 郭冠军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环节。河南能源发展还存在一些挑战,绿色低碳转型任务艰巨。为此,河南省对标“双碳”目标任务,积极应对挑战,做好“源荷互动”“源储互补”“源网协调”,推动传统“源随荷动”的供电模式,向“源—网—荷—储”各环节高效协同的一体化模式转变,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日前,记者从河南省发展改革委、河南省能源局了解到,《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已印发实施,正在加快落地一批可推广、可检验的应用场景,并在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农村地区三类场景先行先试。

先行先试助推新模式加速构建

河南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2023年,全省能源生产总量约1亿吨标煤,能源消费总量约2.45亿吨标煤,约60%的能源需要从省外引入。因地制宜强化省内风电、光伏资源开发,成为提升河南省能源保障能力的必然路径。

在工业企业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中,鼓励企业多用自发绿电,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同时,工业企业用电量大,应用场景多,提高工业企业的绿电使用比例,最大程度消纳绿电,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模式对增量配电网有关要素进行完善,更好发挥增量配电网服务工业园区发展的作用。在兰考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推进农村源网荷储一体化,创新能源安全保障方式,推动农村从单一能源消费者向能源产消者转型,推动能源从“远方来”到“身边取”,实现农村能源革命,让能源安全供应更加稳定、更有保障。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可以提高农村用电自发自用的比例,减少交叉补贴。把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抓手,助推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

政策保障开辟高质量发展“绿色通道”

据介绍,《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分别明确了项目建设模式、电源和储能设施规模、消纳运行和安全、并网时间和接入要求,明确了一体化项目的建设时序与规模、电源建设类型、储能配建规模、调度运行、市场交易、结算方式等内容,明确了相应的建设主体、建设模式、电量消纳、支持政策等内容。

《河南省工业企业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六章23条。明确在源的方面,企业可以利用厂区内的新能源资源,也可以利用厂区外的新能源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和分散式风电,风电要求是装机5万千瓦以下的分散式风电。厂区外的新能源资源限定在20公里以内,是指从新能源的汇集点算起,距厂区20公里范围内,这个范围的确定既考虑了经济性,又满足了工业企业对新能源资源量的需要。网的方面,既包括企业内部的配电网,也包括新建的绿电专变、绿电专线,实际上形成了一个企业自身的智能微电网。在建设绿电专线、专变时,尽可能靠近负荷点,降低企业成本。同时,要加装防逆流装置,不向大电网反送电。荷的方面,是指企业用电负荷,重点是做好源荷互动。一方面,要做好发电曲线和用电曲线的匹配,工业企业自身用电量大,负荷可调节能力强,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根据风电、光伏发电曲线合理安排生产,可以实现多用自发绿电,降低企业用能成本。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电源规模和用电负荷的匹配,存量负荷配建的电源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其近三年平均用电负荷,新增负荷配建的电源规模原则上不超过其设计年平均用电负荷。储的方面,是指项目配置的储能设施,重点是做好源荷储匹配。鼓励企业结合电源规模和用电负荷,通过合理配置储能等调节手段,实现所发电力自发自用,增强供电的可靠性、稳定性,具体配置比例自行确定,但是要满足不向大电网反送的要求。建设模式方面,项目业主既可选择自主开发建设,也可委托专业队伍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开发建设,有效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标准。

《河南省增量配电网类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五章24条。源的方面,一是明确了电源的种类,包括风电光伏、余热余气余压、生物质发电,总装机5万千瓦及以下的小水电站、煤层气(瓦斯)发电,以及综合利用效率高于70%的天然气热电冷联供等。二是明确了电源的接入范围,既可以是区域内的电源,也可以是区域外的,对于区域外的电源,原则上清洁能源汇集点与接入增量配电网的距离不超过20公里。网的方面,包含存量和增量两部分,存量是指国家批复河南的39个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增量是指为鼓励和支持地方开展绿色园区和外向型低碳园区建设,由省级明确的新增试点项目。其中的重点是增量部分,按照国家关于增量配电网常态化发展的要求,凡是成熟项目,都将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明确为省级试点。在电网接入方面,增量配电网内的电源和储能等设施,应有序接入增量配网,与大电网划出清晰的物理分界面,不向大电网反送电。荷的方面,区域内电力用户较多,不同用户的用电曲线差异较大,负荷结构比较复杂。一体化项目既要保障区域不同电力用户的用电需求,又要保障接入清洁能源就地消纳利用,需要建立智能化管理平台,实时采集源网荷储各环节数据信息,加强清洁能源发电的调度管理和电力用户的负荷管理,更好实现发电曲线和用电曲线的匹配。储的方面,原则上应配置不低于新能源规模15%的集中式独立储能装置,考虑到这类项目承担着区域内保底供电和普遍服务责任,对供电质量要求更高,鼓励项目配套建设长时储能。

《河南省农村地区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实施细则(暂行)》共六章27条。一是家庭作坊类。家庭作坊可以利用自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执行现行自发自用政策。电网企业要积极支持光伏自发电量同时用于作坊生产和生活,做好接入工作。主要考虑是,之前家庭作坊屋顶光伏存在一个突出问题,那就是自发电量要么只能用于家庭生活,要么只能用于作坊生产,不利于农民多用自发电量,降低用能成本,实施细则的规定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是生产企业类。源的方面,生产企业可以利用自有新能源资源,也可以利用本行政村范围内的其他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这个范围考虑了农村生产企业用电量小于工业企业的实际情况,既保证一定的经济性,又能满足企业绿电需要。荷的方面,重点是做好源荷互动,鼓励项目业主将用电曲线和发电曲线相匹配,新能源大发时,满负荷生产,出力较少时,适当降低生产负荷,多用自发绿电。储的方面,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20%、时长不少于2小时的要求配置储能设施,主要考虑是新能源发电曲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高峰时段电网调节压力大,合理配置储能,可以减少对大电网冲击,更好促进新能源可持续健康发展。三是整村开发类。源的方面,村集体开发企业可以统筹利用本行政村范围内的资源建设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逐步实现全村用电自我保障。主要考虑是农村电源点和负荷点较为分散,统筹开发可以有效提升新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网的方面,整村开发类项目作为一个用户接入电网,所发电量优先自发自用,剩余电量可以上网,但要满足自发自用比例不低于50%的要求。荷的方面,要统筹新能源发电与全村的生产生活用电需要,根据发电曲线,合理组织生产,做好全村电量的自我平衡。主要考虑是农村用电的季节性、不连续性特点比较突出,负荷调节的空间较大,通过需求侧管理可以最大程度使用自发绿电,降低用能成本。储的方面,原则上应按照不低于新能源装机功率的50%、时长不少于2小时配置储能设施,保障全村自供电比例不低于80%。

农村类场景申报主体均须由业主进行备案,即家庭作坊业主、生产企业和村集体企业,主要考虑是符合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自发自用的要求,发电和用电应为同一主体。建设模式可由业主自行建设或与第三方合作建设,主要是考虑到一体化项目涉及源网荷储多个环节,对技术标准、施工资质等要求较高,支持项目业主委托专业队伍以合作建设方式开发。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