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成都郫都:聚焦“三大驱动” 以“新质”促“高质”

2024-04-19 14:15:37 来源:本网专稿 

加满一辆氢能公交车只需5分钟!四川金星清洁能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90MPa压缩机实现了国内首创的膜式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传动效率远高于95%!成都中良川工科技有限公司突破关键“卡脖子”技术,首创滚子包络超精密减速器,极大提高了产品的传动精度与传动效率,填补国内90°交错超精密传动空白;

5秒熔接、15秒加热!四川灼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光纤熔接机极大提高了熔接效率,实现进口替代,已销售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市场占有率超70%……

郫都陆续传来好消息,一股股科技创新的力量激荡人心。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全国各地加快培育发展。郫都区因地制宜,聚焦创新、产业、人才“三大驱动”,以“新”促“质”,为经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今年一季度,郫都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


科技创新“增动力”

在去年7月举办的成都大运会上,全球首款利用自然空气实现诱捕并杀灭蚊虫的智能终端设备——呼吸式捕蚊机,在大运村及赛场、公园等地投放,受到多方点赞。这款诱捕率可达99.99%的捕蚊机是由郫都区企业蜂鸟智造(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以称“蜂鸟智造”)与四川大学合作研发的“黑科技”产品。

蜂鸟智造董事长田勇告诉记者,蜂鸟智造所从事的就是把科研创新成果进行转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蜂鸟智造,这里平均每周会导入近10个来自省内外的新项目。平台自启动运营以来,已与全国50余所高校合作,累计服务全国200余家科技企业,推动200多个科研项目实现产业化。蜂鸟智造也是全国首个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蜂鸟智造的成功,是郫都区近年来推动科技创新的一个生动注脚。郫都区有根植于血脉的创新基因。从全国农家乐旅游发源地到全国双创示范基地,再到如今的科创高地,创新的基因一脉相承。

2021年,郫都区提出建设“科创高地、锦绣郫都”的全新发展战略。为此,郫都区创新提出打造“一新城四中心”,以此作为建设现代化郫都的路径支撑。其中,“一新城”指的就是科创新城,规划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城以菁蓉镇为核心,联动成都现代工业港、新经济产业园、成都智算中心、成都国盾融合创新中心、菁蓉湖和望丛片区,是西部(成都)科学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的重要承载地。

“目前,位于科创新城的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成都科幻中心已经入选全市首批‘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截至去年末,科创新城片区已落地建设7个产业项目,总投资约62亿元。同时,新城核心区布局城市功能、环境提升、交通联达、公服配套4类功能提升项目25个,总投资100.6亿元。”区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科创新城的打造目标是“一年成基、两年成形、三年成势”。

在科创新城的的带动下,2023年,郫都区创新动能持续提升,再度上榜“赛迪创新百强区”,全区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49家,同比增长13.4%;新经济企业15743家,同比增长21.9%;“四上”企业研发投入11.06亿元,同比增长55.8%;累计培育市级以上孵化平台28个,建成市级技术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5个。

产业升级“注活力”

走进位于郫都区的成都智算中心,机房里机柜服务器指示灯交替闪烁,令人眼花缭乱,这里是成都智算中心的“最强大脑”,已实现300PFLOPS(相当于15万台高性能PC)的强大算力。作为“东数西算”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成渝枢纽节点,成都智算中心由华为等三大公司共建,涵盖城市智脑、全球领先(E级)人工智能算力、全球人工智能科研创新等三大功能平台,围绕“智算中心”+“升腾”+人工智能产业,构建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去年7月,成都智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目前,成都智算中心的合作用户是195家,其算力服务覆盖制造业、新能源、通信、教育、遥感、交通等行业。这里面,有大中小型企业,有高校院所等科研机构,也有探索智慧治理的各级政府部门,生动演绎和诠释着成都西部的“智造”力量。

成都智算中心是郫都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郫都区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的生动缩影。

郫都区明确提出坚持“工业挑大梁、制造业扛大旗”,打造智造中心,推动经济迈上新台阶。重点聚焦电子信息、川菜、绿色氢能等“四大产业”建圈强链,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抢先布局新赛道产业,实施“川菜川造”工业化行动、“影视产业”数字化行动,加快与高新区共建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步伐,推动商业航天、元宇宙等未来产业加速成势,使郫都成为成都“制造强市”重要引擎和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值得一提的是,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的成都影视城是成都影视产业集中发展区、四川影视产业“一核多极”格局中的一核所在地,也是全国首个国家级超高清创新应用产业基地。自成立以来,已建成超高清基地、摄影棚群落等产业载体50万平方米,聚集成都广播影视集团、麦特影业等优质企业260余家,摄制《哪吒之魔童降世》《我的父亲焦裕禄》《公诉》等影视作品50余部,构建起集内容创作、拍摄制作、宣传发行为一体的影视产业链,成为中国西部建设规模最大、数字化程度最高、影响力最广的“西部数字影都”。

目前,郫都区已初步形成以电子信息、川菜产业、绿色氢能、影视文创等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2023年,全区规上工业产值94.06亿元,同比增长12.88%。

人才发展“强内力”

2018年,清华大学博士夏甫根和志同道合的几位合伙人一道,慕名来到有着“创客乐园”之称的菁蓉镇,在一栋居民楼内创办了壹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作为公司总工程师,他带领团队全身心投入到新能源底盘的开发过程中,先后开发了全系列化的新能源专用车底盘,覆盖微卡、轻卡、中卡、重卡全系列。

公司成立以来稳健发展,2019年产值做到了700万元,2020年3000万元、2021年1亿元、2022年1.2亿元,2023年1.5亿元,今年目标4亿元。公司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瞪羚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企业、成都市新经济双百企业。团队规模也从初期的几个人扩大到如今近两百人。

“回想这几年来,郫都区总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出现,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棘手的困难和问题,向公司兑现了房租物业费、项目奖励等各项补贴700万元至800万元。事实证明,在郫都,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政府都是我们温暖而坚强的依靠。”夏甫根说。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力量。像夏甫根一样,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在郫都聚集。这里汇聚电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大中专院校20所、常年在校大学生25万人,已建成省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创新平台37个,布局建设电子科大等3个环高校经济圈,建成成都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省市级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102个,实现产业化项目312个。

从“引凤来栖”到“引凤长栖”,近年来,郫都精心搭建人才政策体系,聚焦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引进培育青年人才、建立人才礼遇制度等12个方面,制定出台《建设西部有影响力的人才向往之城若干政策措施》,为发展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科幻等特色产业提供支撑。

人才的层次水平,决定了一个地区产业发展能级的上限。因此,郫都区还持续强化现代产业体系人才支撑。通过开展“双招双引”,目前全区高层次人才已达200余名,市级以上顶尖创新创业团队项目8个。同时,郫都区还围绕区域内重点产业引聚人才,加快各类优质人才团队建设步伐。仅在2023年,郫都各类人才活动就吸引了上万名青年人才参加,落户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等1978人。

郫都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郫都区还将以更优渥的服务政策、更高能的发展平台、更良好的生活环境吸引、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此创新创造、投资兴业,共同赋能推动“科创高地、锦绣郫都”建设。

新质生产力之“新”,是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带来的生产力跃迁,离不开人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新模式、新业态。郫都区聚焦创新、产业、人才“三大驱动”,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风正劲。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