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西部开发-中国改革报看西部开发,西部开发改革发展新闻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粮稳棉优果强畜兴 田畴沃野景象焕新 喀什地区农业交出优异答卷

2024-03-11 11:24:38 来源:改革网 

2023年,喀什地区粮食总产增量占全疆的22.2%,棉花和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果品产量200.6万吨、蔬菜产量390万吨,牛羊猪禽肉产量18.5万吨,主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35%,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等18个,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众多农业领域重要指标全疆第一,形成棉花产业、畜牧业优势产业集群。全地区农业产业的发展,持续提升了农民人均收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更完善,乡村振兴动力活力全面激发。全国两会期间,喀什地区交交出了一份优异的农业答卷。

粮食总产量稳居全疆前列

初春时节,乍暖还寒,英吉沙县英也尔乡荒地 村农田里麦苗青青,“吃饱喝足”的麦苗茁壮成长。村民塔衣尔·阿卜杜拉正在给小麦追肥,他结合冬小麦长势和天气情况,做好冬小麦病虫草害防治、保墒防冻、追肥、春灌等,为今年小麦丰收打好基础。近年来,喀什地区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依托科学技术引领,大面积开展单产提升行动,紧盯“水地”资源保障,优化用水结构、增强调蓄能力、提升利用效率,推广大面积高产高效节水节肥技术集成模式,增加高效节水种植面积,加强技术指导服务,有力夯实了粮食增产根基。去年,喀什地区粮食生产领域投入进一步增加,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适用范围由冬小麦补贴逐步 扩大至春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种植补贴、种粮农 民一次性补贴、“一喷三防”救灾补助资金,保障了种粮农民的权益。地区落细增产技术措施,防范应对各类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克服农资价格上涨和供应链不畅等困难,为粮食作物丰收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喀什地区粮食生产面积达877.75万亩、同比增加119.03万亩,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冬小麦383.92万亩、春小麦12.8万亩,正播玉米141.72万亩、复播玉米310.6万亩。粮食总产439.7万吨、同比增加60.3万吨,粮食总产增量占全疆的22.17%,居全疆前列。多年来,喀什地区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以“增粮、扩油、保耕田、增效益”为重点,构建更高水平的粮油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体系和生产经营体系,推进粮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农业强区夯实基础。地区农业农村局以农业农村项目为重要支撑,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全程机械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积极打造数字农田、绿色农田、整区域建设等多种类种的核心示范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效率。

百亿级畜牧产业集群稳步前行

2023年,喀什地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做足做优畜牧产业发展文章,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肉、奶、蛋增长强劲,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全地区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达850个,成功创建国家级畜禽养殖示范场3家。目前,全地区国家级示范场达到7家,畜禽规模养殖比例达到21%,综合免疫抗体效价检测合格率达87.73%,超过国家标准17.73个百分点,畜牧产业产值达百亿余元。近年来,巴楚县利用568万亩天然草场,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畜牧业,逐步完善畜牧全产业链。通过科学规划,有针对性地引进安欣牧业、天润乳业、南达乳业等一批龙头企业,根据区域化布局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多门类畜牧养殖,形成南北两个养殖核心区,以项目为抓手,建成城南现代畜牧产业园和琼库尔恰克乡肉羊民生产业园。按照“企业+养殖小区(合作社)+养殖大户+农户”模式,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巴楚县已建成养殖小区26个、养殖专业村49个、养殖示范户超过4000户,牲畜存栏72.94万头(只)、出栏65.65万头(只),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3亿元。巴楚县安欣牧业有限公司利用活畜交易市场、养殖小区、养殖示范村发展资源优势,创建“示范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家庭羊场”的县域集约化、产业化养殖网络,推行畜牧兽医局、乡镇政府、安欣牧业、养殖户、银行、保险公司6方合作的放母收羔养殖模式。截至目前,累计带动合作养殖农户4300余户,合作养殖多胎种羊1.2万只,户年均增收2000元。麦盖提县通过产业技术推广应用,安格斯肉牛、西门塔尔牛、多浪羊等畜牧养殖业已走上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落户于该县的新疆麦腾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发展畜牧养殖、种畜扩繁、活畜交易、产品研学等延伸产业链。多年来,累计销售育肥羊(小母羊)7万余只,销售额达1亿多元,为麦盖提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助力。目前,新疆麦腾牧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建成3个养殖示范基地,存栏羊6.6万余只。多年来,喀什地区不断夯实畜牧产业基础,产业发展向绿色生态可持续、高品质的需求转变。各县市畜牧业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升,现代化生产方式加快普及,养殖企业、养殖小区精准饲喂、环境控制等现代装备和技术的广泛应用,不断提高畜牧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畜禽生产率,畜牧产业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百亿级棉花产业链协调发展

近年来,喀什地区结合棉花产业特点,积极打造棉花和纺织服装百亿级产业集群,以发展产业为基础,积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等方面全面发展。 去年,喀什地区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导 棉花向优势产区聚集,积极打造550万亩国家优质棉基地,确保年产优质棉72万吨以上。喀什地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对接,实施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项目。专家团队立足喀什地区棉花产业发展需求,发挥棉花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科学技术优势,并着力培育适宜在喀什地区推广种植的抗逆优质高产新品种,重点解决棉花黄萎病危害和提高棉花耐旱耐盐碱性,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创制新型种质材料,培育广适、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为喀什地区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落户于喀什经济开发区巴楚产业园的纺织公司,是一家专门致力于高附加值时尚棉纺织品的生产制造和销售企业。公司计划投资20亿元,分三期实施45万纱锭纺纱项目。项目一期投资7.5亿元,规模是17.4万锭环锭纺,产值10亿元以上,可提供就业岗位600个,目前已全部投产。喀什地区现已实现从棉种培育、现代化种植、初级加工、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家纺、贸易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全产业链发展,产业规模、吸纳就业、对工业经济贡献率不断提升。截至目前,全地区现有纺织服装企业216家,纺锭规模由80万锭扩大到380万锭(含在建);织布机数量由1086台增至2387台,形成以巴楚县为“龙头”,喀什经济开发区和莎车县为“两翼”,麦盖提县、岳普湖县和伽师县为支点的棉花产业发展格局。

陈文军)中国改革报李振峰报道


[责任编辑:李振峰]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