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四川会东:“五个一批”做好移民安置后扶发展大文章

2024-01-16 15:20:01 来源:本网专稿 


巍巍白鹤滩,深深移民情。

水库移民工作,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移民后如何改善他们的生活,如何拓宽收入来源,如何确保学有所教、病有所医等,每一步,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近年来,四川省凉山州会东县按照创建一批“移民车间”、建立一批产业园区、打造一批特色民宿、成立一批“村投公司”、提升一批基础设施“五个一批”发展思路,努力带领3万多名移民群众走一条从“移民”到“富民”的康庄大道。

“移民车间”托起就业“大民生”


在会东县小岔河特色产业园区宽敞明亮的车间里,机器轰鸣作响,工人们正熟练地操作数控机床,多种汽车零配件在这里进行精细打磨,销往全国各地。

这个建在家门口的“移民车间”,让500余名会东水库移民平稳融入新生活。

来自会东县大崇镇的移民朱芝琼,家住离车间不到500米的小岔河移民小区。2020年搬出后,她一直在家待业,曾一度因为陌生的生活环境和失去收入的生活压力陷入焦虑中。好在很快小岔河特色产业园区汽车零配件生产制造企业的入驻,为她提供了一份在家门口的稳定工作。朱芝琼表示,上岗之前,企业组织大家进行了系统的技术培训,如今工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心里踏实、生活更踏实。

在会东县,像朱芝琼这样因企业的入驻而获得就业机会的移民还有很多,大家都特别珍惜搬到新家后获得的新工作,就业稳定率非常高。

2023年11月,小岔河特色产业园区正式建成投产。园区占地295亩,配套标准化厂房18.79万㎡,综合楼2.34万㎡,周转房100余套,引进汽配制造企业23户。未来5年,预计入园企业将达到60户以上,能够解决移民就业3000人以上,打造更大规模的“水电移民就业创业实训基地”和“川滇接合部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

在会东县溜姑乡服装加工车间内,机器的运行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正忙着学习排料、剪裁、缝制……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经过几天的培训和学习,溜姑乡盘龙村三组村民唐福学掌握了最基本的剪裁、缝制技术,被正式安排到加工车间上班。“离家近,工作比较轻松,我有信心把工作做好。”唐福学对这份工作很重视,也很满意。

2023年10月15日,溜姑乡服装加工厂开始试生产。次月,坐落于大崇镇的启航鞋厂也建成投产。启航鞋厂是会东县首家鞋厂,该厂计划总投资1000万元,预计年产值1.5个亿,可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每日可生产2000至3500双鞋。“接下来,我们将加大就业培训,培养出更多熟练工人,打造企业品牌,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谈到鞋厂前景,启航鞋厂负责人周洪林信心满满。

两个厂采取“政府筑巢、企业主体、移民参与”的方式,吸纳了周边返乡农民工和中青年移民群众300余人就近就业。会东县充分发挥闲置国有资产效益,在促进沿江移民就近就业增收的同时,实现盘活集体资产。

特色产业成为致富“金钥匙”


挖坑、排种、覆土……2023年11月初冬时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鲁吉镇仍然暖意融融。在镇政府旁的一块农田里,正在进行“金沙姜”示范种植。“掌握了种植技术后,准备明年大干一场。”前来观摩学习种植技术的村民阳天荣充满干劲。

“金沙姜”种源基地负责人雷仁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退伍后选择回乡创业。据他介绍,“金沙姜”种源基地占地约3.6亩,投资约100万元,预计产值230万元。“试种成功后,我要带动更多父老乡亲一起增收致富。”

为了做大做强“金沙姜”种植产业,鲁吉镇以“公司+家庭农场”的运作模式,通过致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进一步提高了种植户种植“金沙姜”的积极性。

近年来,会东县按照“一镇一园区、一点一特色”思路,规划建设沿江牛油果、春雪桃、蚕桑、生姜等特色产业园区(基地)8个,健全“公司+合作社+农户”机制,通过土地流转、联合经营、劳务合作等方式助农增收,园区覆盖移民10000余人。

打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引擎”

碧波荡漾,水阔山青。

白鹤滩水电站下闸蓄水后形成了天然的高峡平湖,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加上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让溜姑乡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1月1日,坐落于“溜姑半岛”上的“汀洲蟠龙”精品民宿集群正式开业。干净的院落,别具一格的装修令人眼前一亮。透过窗户向远方眺望,高峡平湖风光尽收眼底,吸引了不少游客观光体验。

为拓宽移民群众增收渠道,会东县积极探索集中流转、长期租用等模式,吸引村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企业等多元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民宿建设,同步出台《促进民宿业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设立1000万元发展基金,首批打造精品民宿25套,带动沿江民宿群落、康养小镇建设,让越来越多的移民群众吃上了旅游饭、挣上了康养钱。

同时,会东县还整合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成立14家“村投公司”,承接村内工程劳务项目,组织劳动力外出务工,进一步拓宽移民增收渠道。目前,14家“村投公司”已承接项目30个,实现营收160万元。

每一笔资金花在哪儿?如何花才能发挥其更大效益?带着这些问题,会东县委、县政府一直在精打细算。近两年来,会东县已累计整合投入资金15.11亿元,实施移民后扶项目66项,使移民及当地村民切实享受政策红利。随着基础设施的持续完善和一个个项目的落地,移民群众稳稳地扎下了根。

接下来,会东县将坚持抓好后扶发展这条主线不动摇,紧紧围绕移民安置后扶发展这个大命题,组织动员全县广大移民群众感恩奋进、勤劳致富,奋力书写帮助移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的大文章。(肖顺畅 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唐元龙)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