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四川-中国改革报看四川,四川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四川城乡融合发展有了“作战图”

2023-11-24 10:27:26 来源:中国改革报 

聚焦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近日,四川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新闻发布会在成都召开。据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郑莉介绍,四川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已于11月20日在成都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全会坚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以县域为重要突破口,以协调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为目标,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紧紧抓住窗口期全力攻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具有四川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子。四川城乡融合发展从此有了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

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

“全会对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专题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四川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如何走’‘怎么干’等重大问题,必将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动力。”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杨立说。

据介绍,《决定》从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等五方面对重点任务作了部署,围绕“重点在县域、难点在乡村”的重大判断,按照“抓好两端、畅通中间”的工作思路,聚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写好“四个融合”大文章。

一是写好解决流通不畅问题促进要素融合大文章,紧紧扭住“人、地、钱”三个关节点,让农村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利用;二是写好解决联动不足问题促进产业融合大文章,让农业强起来、农村旺起来、农民富起来;三是写好解决供给不均问题促进设施融合大文章,逐步缩小城乡生活品质差异;四是写好解决管理不优问题促进治理融合大文章,以高效能治理促进高水平融合。

坚持“四个结合”大方向

据四川省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李文星介绍,全会《决定》主要内容重点坚持了四个结合。

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牢固树立城乡一盘棋理念,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统筹谋划。

坚持目标引领与问题导向相结合。衔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明确四川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阶段性目标。聚焦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

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形成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合力。要素流动方面,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资源配置方面,不断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完备度和公共服务便利度。基层治理方面,提出优化县乡村三级治理体系。

坚持大胆探索与守住底线相结合。要求把改革作为关键一招,鼓励各地因地制宜积极探索。比如,围绕盘活农村“三类地”,提出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大力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有效利用。同时,强调要保持历史耐心,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坚决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抓好县域“切入点”

全会强调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聚焦县域这一基本单元,下一步四川有哪些重点举措?针对这一问题,四川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表示,“县域一头连着城、一头带着乡,是以城带乡的第一线。下一步,四川省发展改革委将围绕四川省委《决定》部署全力抓好几方面工作。”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发挥县域联动城乡经济重要作用。将按照“抓强壮干提弱”梯次发展总体思路,实施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行动,加快形成强县引领、错位互补、协同共进的县域经济竞相发展格局。

加快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关键支撑。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大力实施县城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优化、人居环境质量提升等行动,推动重要市政公用设施布局向城郊及中心镇延伸,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让县城建设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将抓紧制定并实施四川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培育更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带动农村居民就业增收。

加快新型城镇化

据悉,《决定》提出要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下一步将如何做?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叶长春谈到,将按照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

抓好县域内城、镇、村三大“载体”建设。聚力提升县城功能品质,建设一批绿色宜居韧性智慧县城。培育打造200个省级百强中心镇,建设一批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和商贸强镇。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建设一批体现四川地域和文化特色的现代宜居农房,创建一批省级“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

抓好城乡绿色、宜居和历史文化三大“品质”提升。建设一批家门口的“口袋公园”,大力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创建园林城市(县城)。提升城乡居住品质,打造15分钟生活圈,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农业转移人口进城购房门槛,保障农房

质量安全。加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抓好35座历史文化名城、103片历史文化街区和1165个传统村落保护和活化利用。

抓好城乡安全韧性“保障”。坚持将安全作为发展的前提,统筹城乡建设领域发展与安全。在强化城乡安全韧性方面,紧盯重要风险点开展排查整治,提高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水平。

走好乡村振兴路

据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徐芝文介绍,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全省将认真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抓示范引领。推动落实四川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规范》,出台《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推进方案》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考评办法》,建立省级部门协同机制,完善乡村建设重点项目库。全省每年培育示范村1000个。

抓兴产富民。大力培育现代园区、产业集群、产业强镇,做好“土特产”文章,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加快实施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职业农民培育壮大三年计划,把小农户逐步带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创新培育“美丽乡村+”文化等新业态,推动“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

补短。加快建设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村级综合服务设施,逐步提高乡村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逐步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抓全域提升。支持成都平原同城化区域示范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和美精品乡村,丘陵山区集中建设一批美丽宜居特色村庄,民族地区梯次建设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村落、村寨。努力让四川乡村真正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和美之地、向往之地。

 



[责任编辑:何子蕊]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