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网江苏-中国改革报看江苏,江苏改革发展新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主办
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  

“慧·聚”鼓楼:擘画家校社协同育人新图景

2023-11-23 10:23:47 来源:改革网 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

新时代背景下,徐州市鼓楼区紧抓技术赋能教育变革的新趋势与新机遇,成功申报江苏省智慧教育样板区项目“基于‘互联网+’的‘两翼双新’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该项目着眼于区域智慧教育发展,通过“大平台”“大资源”“新方式”“新机制”四项建设任务的推进,着力构建有铸魂育人实效、有区域特色品牌、有广泛社会影响的基于“互联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创新实践样板区。

一、锚定导向,明确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1.持续探索智慧教育,清晰刻画育人愿景

作为全市唯一的“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鼓楼区以样板区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路径,坚持“全域智慧”一体推进,着力建构“慧·聚”鼓楼教育新生态。“慧”意谓“智慧教育”,“聚”有“聚合”“凝聚”之意,鼓楼区借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凝聚家校社三方育人合力,走出一条“数字化转型引领+家校社协同育人领先”的特色路径。

2.剖析区域现实问题,驱动项目深入推进

区域以“高质量协同育人网络资源共建共享不足”“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有待健全,育人合力有待增强”“技术工具未能有效契合教育实际”等现实问题为出发点,依托项目建设,全面贯彻智慧教育理念,以信息技术赋能家校社协同育人,着力改善育人共识与理念不统一、育人主体职责定位不清晰等现状。

二、精准发力,打造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新体系

1.构建丰富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资源

依托徐州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鼓楼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面向师、生、家长、社会开放运行。教师共用平台课程资源,组织云端研讨活动;家长运用平台交流育儿经验,分享学习资料,达成“多点联动”。打造彭城好爸妈、幸福教室、思政课堂等12个一级栏目,形成资源2600余个,平台上线访问量达六十万余人次,达成“多元协同”。邀请区域名师、专家留存授课资源,鼓励家长、学生发布校园、家庭生活素材,积极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落实“多方支持”。

2.构建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方式

(1)建立“线上+线下”智能化协同育人场域

依托区域平台,在扎实推进线下教育的同时,积极探索线上协同育人新路径。依据共建共享的互联网精神,平台以学校共创资源的方式,汇聚高质量的数字育人资源,包括支撑教师专业成长的课程资源、支持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内容、面向社会的家长培训课程等,助力区域各校拓宽协同育人新场域,打开智能化教育新大门。

(2)打造“校内+校外”多元化协同育人样态

构建“红色教育共同体”,充分发挥徐州红色资源富集的优势,遴选徐州淮海纪念塔等一批实践育人基地,区域各校积极与基地进行资源共享,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参观学习,接受个性化的红色教育。建设“延时大课堂”,系统实施协同育人课后服务,指导学校用足校外教育资源,引入家长志愿者、社区教育资源、社会教育力量等多方共同参与。落实馆校一体化协同育人。重点聚焦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科技教育、博物馆课程等教育主题,有机利用线上课程资源和场馆实践机制,对馆校一体化协同育人开展实践探索。

(3)探索“应用+创新”规模化协同育人路径

以“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为指导思想,以更高的站位、更宏大的视野来统整一切可用的育人资源,有组织地推动全区学校常态化应用国家、省、市智慧教育平台,丰富社会资源的供给和支持。在此基础上,鼓励一线学校创新育人模式,如开放课堂、云上研学、馆校一体、云上家访、跨学科学习等,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3.建立区域家校社合力联动的有效机制

鼓楼区整合社会资源,大力推进家校社实践共同体建设,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组织管理和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建立三方激励机制、协同监管机制、资源整合机制,打造同生共长的教育生态系统。

三、持续探索,推进项目实践向纵深发展

1.打造家校社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依托国家及省市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围绕“混合式协同育人课程建构”“一体化网络协同育人活动设计”“家校社共育精准性评价创新”三大类别,形成项目典型案例,为样板区建设提供新思路。

2.提升协同育人数字资源的辐射效能

立足“智慧教育资源供给”这一建设方向,努力建设丰富多样的优质数字资源并通过区域平台共享,持续放大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效能,全面提升家校社“同频共振”育人质量。

未来,鼓楼区教育局将继续砥砺前行,充分发挥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引领示范与辐射作用,彰显信息技术与育人价值的持续性联动和高度协同,切实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发展浪潮中厚积薄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徐州市鼓楼区教育局)


编辑  祖智慧

[责任编辑:]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