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眼下,正值茶树修剪、施肥的黄金时期。11月20日,在位于旺苍县大两镇三观洞黄茶种植基地里,茶农正忙着修剪茶树枝杈和施肥,现场一派繁忙的冬管景象。
“这是用自己家里猪粪制成的肥料,趁着天晴无雨,赶紧给茶树施上。”该镇两汇村村民何勇边说边除去茶树四周的杂草。
“现在我们这里茶叶价格提升得很快,黄茶鲜叶一斤能卖200至400元,制作好的,普遍能卖2000至5000多元,较好的还能卖到8000多元。”何勇边施肥边开心地说,“专家说,我们这里生产的是无公害茶叶,价格还会提高。”由于茶价趋好,这几年他茶园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已拥有茶园200多亩。而他家猪场养的20多头猪生产的粪便,也为茶园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
近年来,旺苍县全力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少新型职业农民将施用有机肥当成产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田间地头劲吹“绿色风”,让有机肥成为土地的“营养餐”。
“这段时间天气不错,每天20有多个村民来给果树施肥,肥料都是有机肥,这样来年长出来的猕猴桃口感更好。”普济镇横石村胡强告诉笔者,这几年,果树一直用有机肥作底肥,种出的水果品相、甜度明显优于使用化肥。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胡强介绍,有机肥原料主要来自村里规模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经过3周左右即可发酵为优质肥料,合理施用不仅有助于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品质,还能减轻因过量使用化肥而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养殖场每年可生产有机肥50吨,可减少化肥使用量2吨左右,节省成本30%至40%。”胡强说。
“旺苍有机肥资源总量很高,每年能达到112万吨以上,以畜禽粪便、秸秆、菜籽饼、绿肥为主。”该县农业农村局土肥站站长黄议漫说,由于当地规模化养殖水平高,比重达80%,畜禽粪便能够得到相对集中且高效的处理。
在旺苍县,“地上种粮—粮变饲料—饲料养殖—养殖产粪—粪肥还田—土壤改良—品质原粮”的循环种养模式,串起了一条资源变废为宝、向高质量发展要效益的“黄金链”。
“在种养循环生态农场模式中,一人负责种植5亩地,另外一人负责养殖100头猪。100头猪1年大约排泄100吨固体粪便,处理不当是污染,用好了就是资源。”天星镇新农村种养殖大户罗志刚介绍说,与传统养殖场不同,当地猪舍全封闭式管理、全自动喂料、全自动环境控制、全漏缝地面清粪,达到了“五星”标准。
罗志刚介绍说,原来粪污处理办法是沉淀后排到河沟里,现在通过管道收进固液分离机,干湿分离后发酵处理,固体做成有机肥料,液体通过自走式指针喷灌机还肥于地。沼液富含氮肥,能够促进小麦蛋白质积累,还能提升土壤地力,避免环境污染,可谓一举多得。(中国改革报改革网 高寒报道)